油橄榄生态习性及产业发展对策

2020-07-14 08:50莫亮团
乡村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油橄榄产业发展贵州省

莫亮团

[摘 要] 油橄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绿木本油料经济树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果实橄榄油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植物油,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很多领域都有着普遍的应用。各地区引种油橄榄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在分析油橄榄生态习性和油橄榄在贵州省的生态适应情况的基础上,探讨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发展。

[关键词] 油橄榄;生态习性;产业发展;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6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38-2

油橄榄为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又有洋橄榄、齐墩果之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绿木本油料经济树种,在地中海地区分布广泛。其果实橄榄油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食用植物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油橄榄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突尼斯等诸多地中海国家都有种植,栽培历史久远。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市区引种油橄榄,但是产业发展相对迟缓。现如今,随着油橄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甘肃陇南、四川广元等地区成为油橄榄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中对于橄榄油的需求量逐渐加大,目前我国橄榄油生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贵州省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油橄榄,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产业化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油橄榄种植水平,推动当地油橄榄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需研究当地油橄榄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予以改进。

1 油橄榄生态习性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适宜生长在与地中海地区相似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下。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旱,土壤多呈中性偏碱性,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土质比较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黔南州瓮安县天文镇玉屏村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冬春季节比较干旱,夏秋季节降雨天气多,这些气候特征与地中海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贵州省很多地区以酸性土壤为主,土壤钙质含量不高,相对黏重,透水性不佳。油橄榄栽培地区温度平均保持在14~18 ℃,≥10 ℃年积温4 000~6 000 ℃,极端最低气温0.8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下,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下,500~800 mm最为适宜;年日照时间在2 000 h以上。冬季低温条件更利于油橄榄花芽分化,1月平均温度处于6~8 ℃更利于花芽分化。油橄榄是一种阳性树种,较为喜光,充足的光照条件更利于油橄榄健康生长,促进油橄榄结实,增加出油率。在油橄榄种植过程中,应确保土层深厚、土壤透气疏松、鈣质含量丰富,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偏碱性土壤更利于油橄榄健康生长。

2 油橄榄在贵州省的生态适应情况

结合贵州省油橄榄种植实际发现,油橄榄在贵州省各引种点栽培管理的差异性较大,苗期生长较快,呈正常发育状态。黔南州瓮安县天文镇玉屏村于2017年定植的阿贝基诺,刚栽植时树高1.95 m、地经2.50 cm,克络莱卡树高1.00 m、地径1.45 cm,佛奥树高1.15 m、地径1.15 cm。经过1 a生长,高度提高了50.00 cm,如果管理良好,高度能超过1.4 m以上。扦插定植的油橄榄,通常3 a可以成形,5~7 a开始开花结果。通过观察油橄榄的产量,表现较好的如麻尾(佛奥、卡林)一株七年生佛奥幼树,株产鲜果量为75 kg。

就病害而言,油橄榄在贵州独山林场引种过程中,初期常常发生肿瘤病。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加强研究,在抗病、抗寒单株无性系繁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目前没有发现油橄榄肿瘤病。现如今,麻尾引种点由于林地郁闭度不断提升,导致油橄榄主枝和侧枝出现枯死现象,对油橄榄的生长与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出现一些干腐病、炭疽病及黄化丛枝和根腐病等。通过科学防治都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就虫害而言,天牛在各引种点都有发生,是油橄榄种植中一种重要的害虫类型。尤其是管理不足,树势较弱的油橄榄,这种虫害发生更为严重。同时,还会发生椿象类、蝶类和蛾类害虫,只造成轻微危害不造成灾害。

就冻害而言,贵州省种植油橄榄,冬季都能安全越冬,不会出现冻害。在一些高海拔区域,有轻微冻害发生[1]。

就品种而言,贵州省引入了70多个品种,其中佛奥品种占比在80%以上,卡林次之,同时还引种一些米扎,其他品种仅仅零星栽植在一些引种点。佛奥在贵州省长势良好、结实量大,而且管理工作相对简单,易进行繁殖。但是,其抗寒性较差,而且果实不在同一时间成熟。卡林结实时间长,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抗病虫能力及抗寒性,适应性较强,管理栽培相对简单,果实成熟期比较统一,繁殖比较简单,在贵州省发展空间广阔。总之,贵州省的天气与土壤条件与油橄榄原产地相似,对油橄榄的生长非常有利,这对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品加工技术滞后

贵州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油橄榄种植,但由于加工方式比较粗糙,橄榄油品质不佳,橄榄果脯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油橄榄产业发展,而且降低了农民种植油橄榄的积极性。同时,我国油橄榄产品加工上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缺少油橄榄榨油的配套技术设施,产油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

3.2 组织管理欠缺

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未能实现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结合在一起,生产中缺乏技术支持,加工和销售未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而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往往仅仅对果实进行粗加工,经济效益较低。

3.3 市场信息不对称

在油橄榄产业发展中,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导致油橄榄产品在加工与深加工方面很难与市场销售需求保持同步,阻碍油橄榄产业稳步发展。

3.4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市场上存在很多品种的橄榄油,但是知名度不高,销量十分有限。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没有充分重视橄榄油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市场宣传力弱,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4 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发展对策

4.1 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任何新型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给予支持。橄榄油产业在面临同其他产业(如葡萄、核桃、烟叶、蚕桑和中药材等)争地的同时,要想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有较高的效益比,才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支持,才能实现油橄榄产业规模化发展。特别是油橄榄种植前期,未有收益时,每年如果不给予农户一定的资金支持,会使农户失去种植信心,放弃生产管理,使该产业的发展出现见种不见收的局面。所以,应在种植前期,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油橄榄产业发展。

4.2 遵循引种规律,引进良种

以前,贵州省优质油橄榄品种少,且多数挂果率低。鉴于此,贵州省应积极从其他地区引进优质油橄榄品种,并对这些品种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适栽果用、油用品种。

4.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行科技攻关

在油橄榄栽培技术上进行科技攻关,研究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前期综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合理的林粮间、套种模式,增加前期土地收入,解决投资时限较长的问题;研究油橄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健康发展[3]。

4.4 加强产区科技培训

贵州省地处边远山区,农户对发展油橄榄产业认识不足,栽培管理水平和发展模式与先进发达的油橄榄主产区还有较大差距。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成功的发展经验,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是当前贵州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5 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建立油橄榄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甘肃省现有油橄榄资源品种少、产量低。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高枝嫁接,将主栽品种、搭配品种及授粉树按一定比例配植,加强肥水管理,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区域化的要求建立示范基地,确保油橄欖产量增加、品质提升,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明全.油橄榄果园栽培管理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6(5):27-31.

[2]邓煜.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8(2):2,7-12.

[3]李楠临.油橄榄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8(6):32-33.

猜你喜欢
油橄榄产业发展贵州省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油橄榄种植技术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