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摘要〕叙事取向生涯辅导理论认为“生涯即故事”, 将个体的生涯隐喻为一个故事,运用故事叙说中的故事发展来类推生涯发展。笔者将生涯叙事运用于生涯探索团体辅导,设计了四章节九主题的生涯叙事课程。通过课程实践,从生涯叙事学案集的分析可见,高中生常见的生涯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氛围、重要他人、生命重要事件、学习体验、同伴关系等。
〔关键词〕生涯叙事;生涯辅导;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21-05
一、生涯叙事简介
生涯叙事即以叙事的方式来诠释生涯。
叙事取向生涯辅导理论认为“生涯即故事”, 将个体的生涯隐喻为一个故事,运用故事叙说中的故事发展来类推生涯发展。它有以下三个观点:
1. 故事是生涯建构的内容
我们记忆里的故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2. 叙说是理解生命的媒介
原本零星地散布在记忆中的个体的经验,透过故事叙说的方式被唤起,按照特定的主题或背景串联成充满意义的生涯故事。当一个人在自我叙说时,也就是在自我整理和建构生命故事。通过倾听个人叙说,了解他的生命故事,进而理解个体的生命情结。
3. 叙事是构建生涯意义的方式
故事不单只描述我们所看见的,同时也建构着我们所看见的。校园里对于“模范生”的故事描述,并非只描述着一个人的故事或经验,这些故事同时积极地形塑着学生自己在学校作为模范生的经验。
叙事取向生涯辅导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共构、解构及建构。
共构:共构的过程是当事人和咨询师双方在咨询情境中,共同将当事人过去及现在的经验以故事的形式显露出来。
解构:解构的阶段是打开更多的故事,让当事人能看到不同的观点与例外。解构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当事人寻找与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扩大自我故事的广度。
建构:建构阶段主要的任务在于,鼓励当事人重写未来导向的故事。当事人经历共构与解构的阶段后,逐渐形成对生涯的新愿景。
二、生涯叙事课程实践
故事叙说与生涯辅导相结合,无疑是因应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价值、自主性及意义主观赋予的产物,也契合了高中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确立存在价值感等心理发展特点。我们相信,叙事取向生涯辅导可以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一个有力、有效的对话架构。笔者尝试开展以故事叙说为媒介,以学生的生命主题故事为内容的生涯辅导,精心设计了针对高一学生生涯自我建构的团体辅导课程。
(一)生涯叙事课程设计
笔者以叙事取向生涯咨询的三阶段——共构、解构及建构来划分课程章节,设计了四章节九主题(相遇金中、家庭絮语、岁月印痕、生命地图、生涯预测、书里书外、幸福之门、遇见未见、畅想未来)的生涯辅导课程,各主题环环相扣、依次推进;每一主题亦沿着共构—解构—建构循序展开,分为导入(暖身)、岁月如歌(叙说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旨在叙说故事、外化问题)、世说新语(用成长视角看儿时经验,旨在改变视角、异义碰撞)、彩绘人生(寻找生命的精彩,旨在重写故事、规划人生)和课外拓展(深化认识)五环节。
(二)生涯叙事实录
生涯叙事辅导课程的主角是学生自己,以“当下”为核心,透过生命成长记录和生涯探索活动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使其能从不同视角看待自身发展。授课过程中,我们以学案为纸质文本,串起学生的叙事历程,每一位学生的学案集就是一个立体的生涯叙事探索。本文选取周鱼(化名)的生涯叙事学案为例,见表1和表2。
三、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因素
从生涯叙事学案集的分析可见,高中生常见的生涯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家庭氛围、重要他人、生命重要事件、学习体验、同伴关系等。
(一)家庭环境及重要他人影响生涯自我概念的底色
学生在“家庭絮语”主题中描绘了“我的一家”,取景一般是家里、老家、公园、旅游景点等;画作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同学等;离作者位置近的一般都是有共同语言的表姐、妈妈、朋友等,位置远的一般是关系比较远的如大妈妈、舅公或者爸爸等;以人物角色分,可归为核心家庭、缺失家庭和大家庭三类,共同点是画面都比較和谐,核心家庭大多是一家人共进晚餐、公园散步或者各自活动,缺失家庭是指只有爸爸或者妈妈一人和学生出现在画面里,大家庭主要是家庭合照或者聚餐。
画作1《三代一起吃的晚餐》
“奶奶家的所有亲戚在老家聚餐,家人或站或坐,围在一起边吃边聊,这是最温暖快乐的事。不同的年龄圈有不同的谈论内容和兴趣,离我最近的是表姐,我们无所不谈。我最像妈妈,性格比较急,处理问题时会比较纠结。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为大家准备晚饭时,妈妈是最积极、最能干的。家人比较看重学习,但也不会责备学习欠佳的表妹。家里没有职业继承传统,但爸爸的工作对我更有影响,我也想成为建筑工程师。虽然他们建议我当老师,但也不反对我的个人选择,表示会支持我的选择。我和父母都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不喜欢冒险。画上的人有的是个体户,大部分上班,我和姐姐妹妹们上学。男的大都从事建筑工程类工作,女的不清楚,很少听到她们谈论对工作的不满或抱怨。我所追求的生活应该是温暖、自在、丰富的。”
画作2《小时候》
“爸爸妈妈在散步,我们三个小朋友在玩。哥哥和姐姐都是爸爸妈妈朋友的孩子,我们三个从小玩到大。哥哥很厉害,姐姐对我影响很大,他们现在都在北京读书,曾建议我去北京读书。但是我读大学时,他们都要出国了。
“家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妈妈。妈妈说我从小就喜欢学她,总是要求买跟她一样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的个性也非常相像:独立、干练、热情,好像都是红色性格。
“爸爸是银行职员,妈妈是医生,他们都非常热爱工作,也很优秀。爸爸希望家庭职业丰富点,可以考虑一些别的职业。妈妈建议我去做骨科医生,我自己也非常乐意。”(该生画“遇见十年后的自己”,画的便是医院急救室里的一幕)
画作3《周末》
“这是个非常常见的周日:妈妈在逛超市,我在写作业。如果画作可以改变,会加入弟弟。爸爸天天上班,主职是酒店主管,兼职水电。因为爸爸脾气暴躁,不常在家也挺好。妈妈的工作很爽,有双休,报酬好,工作量轻。妈妈做财务,是因为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个人希望工作报酬要高,如果自己也还能接受就可以,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见,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社会,许多童年时期从家庭经验形塑而来的主流故事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家庭与学生的互动会潜移默化影响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家庭的生活模式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期待及生涯愿景,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影响着个体的生涯价值、兴趣及抱负等,从中慢慢发展出独特的生涯自我概念。
(二)生命重要事件凸显生涯自我概念
刻痕深硬的生命事件因叙事而被激活,历经共构、解构,使得我们对过去、现在及未来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從而清晰生涯自我概念,导引生涯行动。“岁月印痕”主题活动使学生的生涯自我概念得以深度解剖。生理痕迹,无论天生——胎记、痣等还是后天——创伤性的疤痕,它们都会在个体的自我认知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不同的建构而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
如周鱼的案例:
右眉上有一道疤,因为“曾在茶馆趴在摇椅上,结果椅子翻了个个儿,我就脸朝下摔到地上,手中摔碎的碗把眉毛割破了。然后当晚就去急诊,当时没打麻药,八个大人也按不住我。爸爸不准我哭,很凶,但是很着急。这事之后,我总觉得自己做事太浮躁、太急,以致忽视现存的各种危险。”“现在的我”看到“过去的我”:“还是不太懂事,感谢曾经的一切使我有了现在的美好,感谢自己平安健康地活到了今天,感谢我曾经没有选择做傻事。”
经过自己和小组学生的合力解构,她认为,“之所以强调稳定,除了性格因素外,可能缘于留疤的心理阴影。”“过去的我”对“现在的我”说:“你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了,希望你改掉自己过去的坏习惯坏毛病的同时,还可以勇敢地去尝试!任何职业都存在风险。”
(三)学业成绩及同伴关系是生涯适应力的基础
“生命地图”主题(见图4)帮我们回溯了成长史,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情绪起伏转折点落在考试成绩和朋友关系上。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业成绩自然成了学生自我和他人评价的重要标准,优异的成绩让个体认同自己的优秀与独特,进而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在的人生方向。学习高峰体验是高自我效能的源泉,能提升个体的生涯自信和生涯控制感,奠定生涯适应力的基础。同伴的情感是重要的人际支持,同龄人的兴趣、价值观等相互影响,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力。
参考文献
[1]施铁如.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蔡妮娜.叙事疗法在生涯咨询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147-148.
[4] 耿玉多.叙事治疗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胡阳.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 黄素菲.故事叙说取向和建构取向的生涯咨询理论与应用[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3(4):1-6.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金华,3210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