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芸知道》作为2019年冯小刚导演的力作,虽然其在票房成绩上表现平平,但是其在艺术水准上表现不俗。本文以其在人物关系建构中所应用的吸引力法则为研究内容,通过探析主人公在相识、相伴、相别三个阶段所反映出的吸引力的发展变化,来看在吸引力法则运用下人物关系建构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吸引力法则;《只有芸知道》;人物关系
2019年12月25日,导演冯小刚在微博平台为上映四天票房破亿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发文,他于字里行间中透露着其在当下电影市场鏖战中“英雄老矣”的慨叹,也可窥见他对于《只有芸知道》票房成绩的始料未及以及深深的挫败感。至2020年1月20日该片下映,该影片以内地累计票房15969.3万的收入惨淡收场。虽然《只有芸知道》的票房成绩不佳,但是其作为一位成熟的电影导演的力作,值得深入探析的地方却不在少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其将“思想和行动集中于某一领域的时候,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的现象界定为吸引力法则。将这一法则引入到对两性关系的研究中,其可以被广义理解为:两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时候,其二者的内在与外在因素都将因相互吸引力而自动被趋同或忽略,“合得来”便会被等同于“天作之合”。本文将以该法则在两性关系中的表现为范畴,以其在《只有芸知道》两位主人公关系建构中的应用为审视的着眼点来谈该影片的不俗之处。
一、主人公的相识——吸引力“高峰期”下的激情产物合理化
该电影根据冯小刚好友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演化为主人公隋东风和罗芸在异国他乡跨越15年的爱情故事。影视化创作下的两位主人公爱情的萌芽是迅速升温且带有戏剧性的,是在不能具体言明却莫名契合的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之下拉近的。两位激情正盛的热血男女漂泊在异国他乡,偶然同居于一个屋檐下,却在前期处于一个人白班一个人夜班的相隔状态。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却以互留便签较劲的方式流露着各自鲜活的个性,也逐渐唤醒着对于对方的了解欲望。在这种欲望的吸引下,两人的初次见面少了几分陌生,多了几分兴致也就显得顺理成章。隋东风的一句“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啊”,起初让人觉得这是对于老套的搭讪方式的重现,但是随着两人“琴笛合奏”、“347路公交车之遇”、“观鲸之约的意外”等实际的互动与深入的了解,两个人默默在心里得出了“原来两个人的眼熟早就是人海中缘份的注定”的答案。在这份答案的吸引下,自认为运气不好的罗芸开始犹豫后退,她害怕连累这个对的人。而认定她的隋东风以运气好的笃定誓将爱情进行到底,他不想错过这个对的人。于是本应该显得荒诞的“赌盘定终身”的情节合情合理的发生在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上,并且在小概率的两赌两赢之后,他们两人不仅赌出了顺利婚嫁还收获了一笔创业的启动资金。所以当隋东风兴奋的喊出“这就是天意”的时候,两人眼中的爱意与希望化为巨大的吸引力并攀升至“高峰期”。细观隋东风与罗芸的相识过程,可以发现两人的亲密度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因为符合着吸引力作用的逻辑,所以其迅速的质变与戏剧化呈现并没有带给观众观看与解读上的不适,这使得非常规的主人公关系的发展演化于激情产物的具象状态下变得合情合理化。
二、主人公的相伴——吸引力“变质期”下的冲突关系吸睛化
两性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在某一种层面上可以被解读为:你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什么就会靠近你。所以想让彼此的吸引力无限延续就需要对其不断地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希望,这样才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内在吸引力的稳固。而在隋东风与罗芸栖身于克莱德小镇的九年时光中,显然那份相识时的吸引力发生了“变质”。他们相识在奥克兰宛如油画的天地间,那景、那情在那时美好的如同“乌托邦”里的故事。而后他们于克莱德定居,那伫立于山坡上的家仿佛是遗世而独立的存在,那里的初居亦仿佛置身于“乌托邦”的一隅。但是,“乌托邦”式的爱情终究无法脱身于现实的生活。芸家馆子作为两人爱情构想的物质寄托,起初是两人的希望,而后成为了两人的禁锢。九年的时光,梅琳达的自由让罗芸心生艳羡、持枪者的偶遇让罗芸心生怯意、自身的病情与布鲁的离世让罗芸心生退意,但是这一切她却没有对隋东风加以明示,而是以隔阂、疏离、冷漠等形式出现在彼此的关系中。而一心以为多积累积蓄就能带给罗芸理想的生活、保持彼此生活激情的隋东风却木讷的没有感受上的共鸣。此时他们的关系由于部分脱离着最初高度契合的吸引要素,而使得生活与情感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问题成为了导致其双方吸引力变质的量的积累,使得双方的相互关注呈现出消极的形态。所以,当芸家馆子着火之后,焦急失望的隋东风与和梅琳达吐露许愿内容的罗芸形成了“两极”,此时双方显然与曾经那个深深吸引着彼此的对方出入颇大。因此基于吸引力变化所引发的冲突关系,使得平淡故事叙事中生发出情节上的冲突吸引。
三、主人公的相别——吸引力“再生期”下的相合精神理想化
该影片的叙事是以两位主人公天人永隔为背景,在隋东风对于罗芸的“追”与“忆”的交叉中展开的,这份“追”与“忆”承载着两人吸引力的“再生”。影片刚一开始,隋东风便以“有个叫木心的诗人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日子我说不清楚是快还是慢,不过我的一生,倒是一直和一个女人搅在一起,到现在也总觉得还没和她呆够。”的独白,将其对罗芸始终如一的情愫一语道破。虽然他们处于生死相隔的存在状态,但是他们之间吸引力从未枯竭。同时,影片发挥了电影音乐的艺术美学功能,通过“没有你的孤独才叫孤独,有你的心跳才觉舒服”、“准备了永远,没准备再见”等音乐旋律与主题,以分段陈述的音乐结构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中所建构的两人精神相合下的吸引力永存的关系。通过这些综合元素的组合,存在于两人之间的吸引力呈现出生死相别、由盛到衰后的“再生”。隋东风通过对罗芸骨灰的相送,去用身心与灵魂切实的贴近了他的伴侣,此时的隋东风开始理解罗芸未曾开口言明的那些愿望,并且在替她完成那些愿望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的内心,罗芸所愿的这些何曾不是那个被自己悄然遗失的真我所愿呢?当罗芸通过与隋东风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相守,她显然释怀了所有的遗憾,她重新找回了那个让自己沉迷到不愿放手的他,所以她如初的走进了隋东风的思念与痴梦。借由吸引力的“再生”过程,主人公的关系形成了“从一而终”的首尾呼应,以闭合式的建构完成了对于受众感觉与知觉的刺激。
四、结语
冯小刚导演基于对好友相濡以沫爱情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通过《只有芸知道》为观众以写意的形式讲述了一对璧人生死相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人物关系建构非刻意的贯穿着吸引力法则应用的魅力,使其“越品越有味”。不可否认,受众的主观感受是衡量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参考,但是在暂时搁置纯粹主观论断的情况下来客观的看待《只有芸知道》中的艺术性,不难发现其所蕴含着的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是进入耳顺之年的冯小刚所赋予这部影片的耐人寻味的“咀嚼味道”。
参考文献:
[1] 白杨.跨越沧海桑田,如何讲述“爱”的故事——《只有芸知道》的主题意蕴与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20(04):9-12+2.
[2] 韓浩月.《只有芸知道》:与中年情绪不谋而合[N]. 中国青年报,2019-12-17(008).
作者简介:张志勇(1994—)男,汉族,河北唐山,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2018级研究生,广播电视专业。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