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受众与影响研究

2020-07-14 21:47陈子晴
广告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摘要: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族文化传承与每一位中华民族人民文化信仰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书法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总是一直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书法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受众群体也从社会的精英阶层转向大众百姓。通过学习书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力、领悟力、模仿力还有创造力等学习能力并促进全面素质发展,还能塑造人们的审美观。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每一位中国人民自信与底气的源泉,书法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书法艺术。

关键词:书法艺术;文化影响;文化受众

第一章 引言

书法艺术是运用笔墨纸砚书等工具书写汉字的艺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地不满足于它简单的实用功能,不断地赋予它艺术的内涵,使其充盈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株仙葩。自有汉字的文化符号开始距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最早在新时期晚期就已经有了文字刻画的符号,原始社会中人们用结绳的方法处理事务,然后进入到阶级社会后改为契刻文字。最开的时候,书法艺术是人们为了原始宗教的需要从而利用工具书写文字而产生的。为了与鬼神沟通的原始宗教活动的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金文,秦代时全面的规范文字而确立了小篆,“蚕头燕尾”的隶书,法度严谨的楷书,潇洒飘逸的行书,点画狼藉的草书,书体的演变历史也是各个时代审美趣向变化的历史。

第二章 书法艺术的受众

第一节 书法的传播现状

书法作品最开始是由书家亲笔写成的,呈现了书家对于笔、墨、纸运用构思与字里行间的气韵,包含着书家的情感流露与文化积淀。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书家一般选择用绢、纸、石碑等物体来保存与传播,使得书法作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传播范围比较有限。印刷技术能够使书法作品以复制品的形式大量、永久的流传,为人们所传阅。

新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书法的传播的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微信公众号、书法网站、门户网站的书法专区,加快书法艺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不断降低着人们学习的门槛。人们待在家里刷刷手机就可以欣赏到名碑名帖和最新的书法作品。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比起传统媒体,拥有更低的传播成本,减少了很多传播的“中介”环节,它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时间差异,更没有阶级之分,名帖不再为贵族所私自欣赏,摩崖碑刻也不再为地势所局限,书法越来越面向大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书法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相对于物质关系而言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书法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过去受到生产力的制约,被局限于社会的精英阶层。随着现在我国的经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人们所希望的不再是简单的吃得饱、穿得暖,而是更高一层次的思想文化与教育。而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书法越来越为大众所追捧。

第二节 书法受众的变化

书法最初依附于书体的演变而发展,到了汉晋时期,随着书家群体的大量出现,使得书法的宗教与政治需求开始向书法艺术和日常实用方面转变;深受世族文化影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具有了雅文化的特征;书法在北宋时期完成了“文人化”的转变,成为了文人个体表情写志的一种方式;明清时期,建筑形制的改变加上造纸业的发展,巨幅立轴样式的书法作品开始兴盛,形成了明清建筑装饰的整体文化风气。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涵逐渐增强,实用性减退,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族才能接触和欣赏的艺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也大多是世家子弟或达官显貴,脱离了底层大众,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艺人民性思想相违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国家也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日趋成熟。古人有云:“作人如人然。”书法不是简单的提笔落笔,而是展示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书法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章 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审美观的塑造

书法塑造了中国人民最初的审美观念。线条,空间,节奏这些书法的基本概念为中国人学习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等,提供了基本的艺术内涵。书法是一门充满了哲学的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书法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汉字的演变史,从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从秦书八体到隶变;从楷书的严谨到狂草抒情,每个年代不同的的碑帖都是那个时代文化、经济、政治的缩影,是每个时期美学思想的最高表现。墨的浓、淡、干、枯、湿与宣纸造成了强烈的黑与白的对比,线条与空间的排列无不体现着书家的审美认识与审美理想。书法也直接反映着每个时代的审美趣尚,如魏晋南北朝时魏晋风流的潇洒飘逸、盛唐“风神”、“气骨”的洒脱奔逸、恢弘宽博气势的盛唐气象、晚明时期的独抒性灵,个性解放的浪漫狂飙、清代所崇尚的古拙朴茂。

美学是艺术不同于其他社会事物的基本本质,书法是由书法家根据自身的的审美知识而产生,并且是为美而创作的。书法之美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之上的。汉字与书法艺术相辅相成,直到今日成就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学习书法艺术能够塑造人们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个性以及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审美认识是审美观念的基础,人们通过认识作品,形成了审美趣味与偏爱,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是主要的。

第二节 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精神与灵魂之所在。

上个世纪初期,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苦苦挣扎,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反思,并认为与西方的字母文字不同的象形文字——汉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形成了一种的“汉字落后论”的结论。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仁人志士仍然坚持推动汉字的发展,比如,王选教授等人积极推动了汉字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有力的反驳了“汉字落后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坚持文化自信的根源,汉字书写并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个时期的文化。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这不光是汉字外形的演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也承担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得到重任,离开了汉字,我们就看不懂几千年前的诗歌,读不懂祖先们留下的著述,了解不到这几千年的文化历史。

世间万物都有发生、发展的的根源和源头,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法文化就是来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刻在血肉里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发展与传承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民自信与底气的源泉。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书法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为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 总结

书法艺术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是我们国家作为东方大国的文化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书法艺术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传播方式。通过艺术馆的免费开放、网络的便利,软件应用的发展,书法已经不再是精英贵族阶层的专享,而是越来越走进百姓大众的日常生活。学习书法这门艺术,有助于祖国未来的栋梁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坚韧的意志,丰富其文化内涵,塑造其审美趣味。作为书法工作者,我们更要承担起宣传书法文化的重任,树立社会责任心,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向大众普及有关书法艺术的文化知识。书法艺术用书写的艺术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与思想,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璀璨与深邃,宣纸上的点画、线条与结构拼凑起祖先的生活、思想与文华,组成了本民族的璀璨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书法艺术包含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书法艺术深厚的历史文化并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这,使它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可以使它走向世界,文化的崛起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书法艺术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文精神、感受中国文化的文字钥匙。弘扬传统文化,以书法艺术为纽带,以笔墨为桥梁,每一个平凡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崛起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楚默.中西美学观照下的书法史研究——姜寿田《学术与思想——书学论稿》述评[J].书法,2019(12):62-64.

[2] 曹青青.秦汉简牍书法美学初探[J].艺术评鉴,2019(13):7-8.

[3] 陈振濂. 《陈振濂的书法美学课》再版前言[N]. 美术报,2018-09-15(022).

[4] 祝帅.书法美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艺术评论,2019(08):177-183.

作者簡介:陈子晴(1996.7—),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探究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对中文字体设计的启示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