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芒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类社会正式开启了大数据利用时代。同时,计算机系统也更容易遭到病毒的感染、黑客的入侵。网络信息的可用性、可信度和完整度也随之降低,这对许多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引言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的诸多活动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空间,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已经涉及民生、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由于网络信息中包含巨大的经济甚至国家利益,它正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网络攻击的威胁。现如今,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发生任何安全等方面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非凡重大的战略意义[1]。
1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及系统中的信息,不会受外部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等情况,使系统能够得到保护,从而正常地运转,保证网络服务的连续性。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如下:
(1)综合性。如今社会上发生的恶性网络安全事件逐渐增多,一些网络信息管理者明显觉察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网络中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而是我们需要更加全方位、系统性地强化自身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
(2)可保护性。确保网络资源不会遭到非法侵占或毁灭性损坏。
(3)集成性。网络安全管理者希望不同產品可以紧密地融合起来,以便于网络安全变得更加可调控,也更有利于进行组织管理。
(4)可用性。网络安全的最基本的要求。当网络安全产品能够正常操作使用时,它才能充分展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
目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计算机系统及软件漏洞。对于计算机而言,没有漏洞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而除了计算机系统漏洞外,软件漏洞也是不法分子进行安全攻击的主要途径。
(2)网络黑客攻击。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主动地进攻破坏他人的计算机,对所选中的目标进行攻击破坏,从而使其网络信息缺乏完整性;另一种则是非自愿地对他人的计算机实施攻击破坏,这种行为正常情况下不会妨碍计算机网络的运转。但不论是哪种攻击行为,都会使得被攻击目标的重要信息数据的遭到破坏和丢失,从而给网络信息安全种下了隐患的种子。除此之外,恶意的人为主动攻击,严重时可能会使得整个网络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网络系统崩溃,计算机网络也终将无法进行生产和运转。
(3)网络病毒入侵。网络病毒具有较强的寄生性、传染性和隐蔽性,病毒的传播,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恶果是无法估量的。网络病毒的侵入方式多种多样,这使得用户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
(4)用户自我防范管理不到位。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问题、情况都要依靠网络来解决。但计算机用户往往因为忽视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各种各样的故障,从而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信息安全屏障如果被打破,就会造成个人上传信息的流失,严重时会给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影响[2]。
2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多如:有效介入控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有效使用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很好地防范网络安全问题。
(1)防火墙技术。其主要用来强化网络中的访问控制,“防火墙”安全技术可用来保护企业自己网络,并能够有效增强系统抵御网络病毒等攻击的能力。防火墙工作实质是设立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一道隔离屏障,并根据之前规定好的法则来管理数据包的进出。它是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信息流入和流出的单一通道,加强对进入防火墙的数据流进行严密的监管,从而有效的对外网屏蔽内网的相关数据情况。防火墙能够主动筛选外部数据的访问,以此来防范无法预估的、可能存在的破坏性攻击。
(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的根本是个人的某些信息,除本人外,其他任何人或者机构 ,不可以造假,本人可以让认证方知道他的的确确拥有那些隐秘信息。当前来看,核对口令是用于识别用户身份信息最普遍、最基本的方式。现在所使用的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与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相比则具有更大的安全性。生物特征主要包括人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我们经常用到的生理特征有指纹、面部、视网膜等;常用的行为特征有声音、步态、签名等。其中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是现在社会上公认的使用最普遍、性价比最高的生物认证技术。
(3)数据加密技术。利用数字的方法来重新组织管理数据的技术叫作数据加密技术,这一技术是除合法用户外,其他任何人如果要重新恢复原先的“消息”,运用起来都是异常艰难的。数据加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线路加密,二是端对端加密。不考虑数据源而侧重于加密传输线路的方式叫线路加密。端对端加密就是用户利用加密软件在数据端的两头进行加密处理,当信息到达目的地后,对应收件人则利用预先密钥进行解密处理,从而使传输的密文恢复成原来的可读明文[3]。
3结束语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对网络安全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这也将给信息安全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涉及面广,因此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确保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努力建设一个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5):59-60,62.
[2] 彭珺,高珺.计算机网络新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1):121-124.
[3] 周苏.信息安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