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攀
摘要:为改善绝大多数的学子,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锁,一筹莫展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诱导学生脱离“望文生畏”的囧境,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心灵的表达,做到以我之手写我本心呢?我认为,在写作中应平添丰富的真情实感,方能促进自写作教学突破自己的瓶颈,解放自己,提升写作质效。
关键词:诱导有效写作 真情实感
一、诱导学生留心品味生活,为抒发实感真情夯实基础(1)诱导学生细心观察。初中阶段的学生,出于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及每日忙于学习与生活的周转无暇观察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动态,即使拿起笔来也不明确自己该写何物,一筹莫展,无以下笔。因此写作时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无处出彩。教师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去思考,动笔去写,以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片段。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擦亮眼睛观察大千世界,让他们写心中的事情,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内容。同时,要用智慧创设写作情境,利用情境和环境烘托出的真实氛围来激发学生写作趣向,引导他们打开想象力。
(2)传授学生观察技法:①采用合适的观察顺序。观察事物并不只是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应当从观察中总结出事物的内在规律,而事物特点的抓取又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因此我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练习学生明确事物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从昨天到今天;或按照空间,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等,如《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就是锻炼学生观察力的例子,以此明知观察顺序是为梳理文章的条理打基础的。如课文《雨的四季》,引导学生通过季节的变化,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之余,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②以适当的想象融入观察之中。若想将观察所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便须有学生想象力发挥的强大推力。如我在讲授《带上她的眼睛》一课时,讲到虽主人公然对草原景色有感叹,但觉得草原的一切都寻常。而她对草原的一切景致都感到惊喜,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渴望地聽草原上的每一种声音。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小溪中的一条小鱼,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风中一缕绿草的清香都会让她落泪。由此展开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女孩的视界。由此,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为作文增添生命力。
二、创设豁然放松的氛围,发真情实感
(1)写作内容源于生活。写作是生活的来源,写作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写作建立在生活的感悟上,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范围里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我常常会在班内组织抢答大赛,力争做到全面参与,让每位参与的同学都亲身经历了活动的紧张、激烈,然后布置了作文《的抢答》,引导学生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把在活动中的听、看、说、悟呈现在作文中,鼓励他们将活动的生动有趣性跃然于纸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走进生活,融合实际,避免无根据的假话、空话出现在作文中。
(2)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当今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真情实感的硬性要求,避免假话、空话也成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时应务必注意的事项。由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主体应当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兴趣,选择作文练习的模式,可以是对课文的仿写、想象,也可以是对原有课文的续写或扩展等,使学生在想象空间内天马行空;如作文《我当 的一件事》,有个学生写到自己当班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严厉查处班级的恶作剧分子,还给同学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因为他看到了班级存在恶搞事件,这不正是孩子真情实感的流露吗?
三、学会欣赏尊重学生的作品,鼓励推崇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其中就学生写作提出了要求: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因此,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主体,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使学生敢于说真话。在彼此关爱、理解、信任、宽容的师生关系中,伴随着良好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诱导他们说真话。如:有的孩子在写叙事的文章中,会提到自己不良行为等,看似不光彩,却都是亲历过的,并且以真实得以呈现。倘若老师批评指责,或是责令必须以某标准大修大改,会导致学生不敢抒真情表实感,并只会以空话、套话来敷衍。作为教师,我们倍加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真情流露给予肯定,并对他们的行为、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
综上所述,我想在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中给学生正确的写作引导,营造积极宽松的写作氛围,就一定会改善写作教学的现状,让同学们在表达中体会写作的魅力,将写作当作释放天性、表达情感的愉快旅途。
参考文献:
【1】杨小丽.破解小学作文教学“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7(02):98.【2】许霞.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突破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55.【3】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