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正义感问卷的编制

2020-07-14 08:23陈凤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正义感公安院校效度

摘 要 目的:编制适合测量公安院校学生正义感的问卷。方法:以文献研究、半结构性访谈和开放式调查为基础确定问卷维度,形成初始测量问卷,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正式问卷。结果:正义感问卷由正义认知、情感倾向、明辨是非、敢于担当4个因素构成,这4个因素累计方差貢献率为59.39%。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0.844,表明问卷信度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构建的模型(X2/df=1.972,CFI=0.866,GFI=0.880,IFI=0.869,AGFI=0.841,RMSEA=0.068 )拟合较好。结论:编制的正义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用于测量公安院校学生的正义感水平。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正义感 信度 效度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公平正义是是司法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够感觉到公平正义。人民警察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执行者之一,是正义的化身,维护公平正义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行为准则,敢于同各种犯罪做斗争则是警察正义感的具体表现。正义感是警察从事正义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更是警察对抗邪恶势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

罗尔斯认为正义感是道德感的一种形式,是理解和践行正义理念,判断事物正义与否,并为这些判断提供理由的能力。我国学者亦认为,虽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正义感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正义感始终与道德观念紧密相连,是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能力。廖运生的研究认为正义感由正义认知、正义情感、正义行为和正义评价构成;弓丽娜发现正义感是个体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评价和态度;鞠玉翠则认为正义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用正义理念和正义认知引导个体对具体行为的情感体验;蒋洋洋觉得情感是正义感生成的基础,理性认知是正义感生成的必要条件,道德意志对个体正义感起稳固作用;有学者则认为正义感由个体对具体行为中涉及到自我直接或间接利益的价值判断和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构成,当具体行为影响到自身利益时部分大学生的正义感水平会产生波动。

综上所述发现,对正义感的探索发现正义感的构成与正义行为的认知、情感、价值判断、评价、行为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研究方法不具备可重复性。以往正义感的研究多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极少有对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探析,由于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战线预备役警察的培养单位,增强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的正义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警察这一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因此对公安院校学生正义感水平的研究尤为必要。

对公安院校学生正义感水平进行探究,要把握好展现正义感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借鉴既往的正义感研究成果及广西警察学院在校师生、教育学及心理学专家的意见,提出正义感由正义认知、正义情感、正义判断、正义实践等内容构成的假设。编制初始问卷,对广西警察学院在校学生正义感水平进行测量,经过信、效度检验,制定公安院校学生正义感的正式测量问卷。

1正义感问卷的初始编制及测量结果

1.1目的

编制正义感初始问卷,确定问卷的结构。

1.2对象和方法

1.2.1对象

选取广西警察学院在校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正义感初测问卷25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05份(82%)。其中公安专业65份(32%),非公安专业140份(68%),男生134份(65%),女生71份(35%),汉族131份(64%),壮族62份(30%),瑶族6份(3%),苗族4份(2%),其他民族2份(1%);独生子女67份(33%),非独生子女138份(67%);城市生源54份(26%),城镇生源68份(33%),农村生源83份(41%)。

1.2.2方法

本研究认为个体的正义感可以体现在个体对正义行为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选择判断、行为实施上,结合以往对正义感的研究成果,对警察学院15名在校师生进行关于正义感的半结构性访谈,其中教师2名,男生6名,女生7名。半结构性访谈的内容包含: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你对评价维护正义的人和事?你能判断什么是正义的行为吗?你曾经做过什么正义的事情?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写出45条反映正义感的项目。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的审评和修改,删除不太容易理解的项目,最后形成由34条项目组成的正义感初始测量问卷,问卷采用Liker 5点计分,即1分为完全不认同,2分为不太认同,3分为基本认同,4分为比较同,5分为非常认同。问卷中设置了3道反向计分题,1道防伪题,问卷中所有项目均随机排列。将初始问卷随机发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合指导语指导被试在规定时间完成测试。

1.3统计处理

问卷初测结果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包括项目分析、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1.4结果

1.4.1项目分析

对所获得的205份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首先,将初始问卷总分前27%、后27%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分组在各个项目上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项目10、17、33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余项目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正义感初始问卷项目均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该步骤不需要删除任一题项。

利用SPSS分析问卷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关系用于检验初问卷项目的区分度,若两者之间相关不显著或相关系数低于 0.4说明该题项的区分度过低,即可认为该项目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被试的不同正义感水平。结果显示初始问卷33个题项与总分均显著相关,但题项10、17、22、23、24、33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 0.4,故删除这6个题项。经过该步骤,初始问卷缩减为27个题项。

上述维度构成与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假设相符合,并且经过验证该问卷信度较高,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

3.2正义感问卷待完善及深入之处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響,所取得的样本有限,样本采集仅限于广西警察学院在校学生,没有更多不同地区、不同警种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的样本,今后的研究应该要涉及更多类型的公安院校,对问卷做进一步的验证。由于本研究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正义感的维度还需要深入补充和完善,而且本次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有部分拟合指数偏低,表明研究中的某些步骤还需要改进。只有经过不断的测量,对问卷进行修订,问卷的测量结果才能更真实、稳定的反映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的正义感水平。

作者简介:陈凤娥(1984-),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法学硕士学位,广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80.

[2](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1.

[3] 梁忠义,车文博.实用教育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19.

[4] 郑湘萍,李绍元.正义感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05):10-12.

[5] 将洋洋,洪明.正义感生成机制及大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基本思路探析——基于理性和情感交互作用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2):139-144.

[6] 冉文伟.论和谐视角下的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培养[J].兰州学刊,2007(12):106-108.

[7] 鞠玉翠.试论公民正义感的培育[J].教育研究,2013(11):73-80.

[8] 刘明明,陈园园.当代大学生正义感培育的意义、障碍和路径[J].教育探索,2017(04):66-69.

[9]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南昌:南昌大学,2010.

[10]   弓丽娜.论大学生正义感的培育[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0-94.

[11]   赵必华,顾海根.心理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题解[J].心理科学,2010,33(06):1467-1469.

[12]   温忠麟,候杰泰.检验的临界值:真伪差距多大才能辨别——评《不同条件下拟合指数的表现及临界值的选择》[J].心理学报,2008,40(01):119-124.

[13]   慈继伟.正义的两面[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4]   宋殿宽.小学教师之友(思想品德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03.

[15]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245.

[16]   Margaret Gruter,An Et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aw and Biology,in Roger D.Masters and Margaret Gruter editors,The Sense of Justic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w[J].California:GAGE Publications,inc.1992.pp.95-105.

[17]   姚健.正义感的法律意涵及发生机制研究——基于相互性的解释[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18]   Peter Strahlendorf,Traditional Legal Concepts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in Roger D.Masters and Margaret Gruter editors,The Sense of Justic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w[J].California:GAGE Publications,inc.1992:128-162.

猜你喜欢
正义感公安院校效度
论正义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合理定位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长大的理想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