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承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也指出:“孩子成才与语文能力密切相关。不学好语文,缺乏广泛的阅读,即使你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想成就大事,往往事倍功半。中国老一辈的一些大师,旧体诗写得棒极了,钱学森能写一手好文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更是深谙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然而,让孩子从小爱上语文,需要采取一定的招法。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运用激趣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和激发潜能,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从趣味性教学入手,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就应该让课堂活起来,变得有趣才行。因为适当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跃起来呢?
趣味性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小学语文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力和专注力。如果课堂上教师讲课索然无味,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就如同“黑熊掰玉米”——前面掰(学),后面丢,到最后一场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兴趣培养也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学习感兴趣了,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极大提高。
趣味性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某些学生对于阅读有着特别的喜好,通过趣味性教学的引导,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从而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建立起更加自主的学习导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这样就会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想法,通过趣味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呈现的教学方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教学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出发,通过情景导入,使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富有生机,这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内容,喜欢上语文。只有注重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入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情景创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场景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趣味性教学带来的愉悦感。
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趣味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通过问题设疑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寻找乐趣,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课。例如:在教《火烧云》这篇课文时,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真的是“火”把“云”烧了吗?火烧云有什么特点?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其实这也是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我学习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和探索某些问题,从而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种问题设置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语文的魅力。课本上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故事不胜枚举。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运用分角色的方式朗读课文,这样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会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语言特点,感知语言的独特魅力,要是再加上动作表演,更能让原本生硬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这样,不但再现了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成为了文中的角色,还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大大增强了语感能力。同时,通过表演也满足了学生们的成就动机,使他们觉得语文知识可以在表演中去体会、去感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语文课学的是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地辅导孩子学习,不要随意提高要求,加重孩子的负担,更不能超越大纲的范围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否则会使孩子上课不专心、丧失兴趣和盲目自满,并易养成只听家长“教”、不注重在校“学”的不良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要想让孩子从小爱上语文,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驾护航。
帮助孩子打好识字的四个基础。汉语拼音、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是孩子识字的四个基础。打好基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初步自学能力,而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兴趣及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学习是老师的事,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准备一本字典(《新华字典》或《小学生字典》)或词典。如果孩子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来问时,家长可指导孩子去查字典、查词典,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孩子阅读方法,培养良好读书习惯。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一次讲座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小学四年级前后便开始亲近书籍,那么到了初中,上了高中,人和书的关系就会建立得相当巩固,这样的人几乎可以判断,他和书籍的关系是终身的。培养孩子阅读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老师鼓励阅读,另一个是亲子共读。另外,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有章法可循的,家长要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为孩子选择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小学低年级应选择带有图画且颜色鲜亮的绘本、童话故事等,中高年级应选择适合的中外名著、人物传记、科幻小说等。
编辑部提醒
为了及时、准确、高效地为在本刊发表文章的作者发放稿费,《家长》编辑部已从2017年9月开始,将稿费发放由原来通过邮局寄送,改为通过手机银行支付。敬请广大作者在投稿时,务必在稿件上注明银行卡号、开户行、开户人姓名。另外,已在本刊刊发稿件而没有收到稿费的作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13821225845 联系人: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