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幼小衔接开始

2020-07-14 03:22马天瑞
家长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习惯幼儿园家长

□马天瑞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然形成的,更不能上学后才开始重视,应该早在幼儿时期就逐步培养和养成。

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聪明活泼,但同时个性也很强,经常出现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当众顶撞教师、在课堂上哗众取宠等现象,让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感到很头疼。面对教师的投诉,许多家长会说,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等到了高年级,有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些小毛病自然会有所改善,甚至完全消失。可直到家长重视时才发现,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早已养成,积习难改,甚至出现性格和行为上的偏差。这个时候才开始检讨和反思,悔之晚矣。

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然形成的,更不能上学后才开始重视,应该早在幼儿时期就逐步培养和养成。由此可见,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予以纠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加以教育,共同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师篇】

遵守活动规则是基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吃零食、随口乱接老师话茬儿、上课时想上厕所站起来就走……学生出现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没被教师及时纠正,导致上了小学后刹不住车,变本加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活动规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室内室外进行活动时为幼儿制定规则,让幼儿知道课堂活动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在老师讲故事时不插嘴,认真听老师讲,不随意走动,在区域活动时要遵守区域活动规则,洗手、喝水时要排队等。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自控力差,当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引导幼儿知道为什么要遵守活动规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出现违反活动纪律的行为时,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才是对的,也可以让其他幼儿做出示范,把幼儿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其抱有“老师没说我,我以后还可以这样做”的侥幸心理。

举手回答问题是保障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但这并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会的,需要多加锻炼和培养。

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遇到自己会的知识,急于表现,还没等老师点名,就大声说出答案,甚至站起来抢答。这样看似表现积极,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不仅严重破坏了课堂纪律,而且剥夺了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能对幼儿的抢答全盘否定,而应该在先充分肯定幼儿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后,告诉幼儿,课堂不是只有一个人,提问题也不是只针对一个人。告诉幼儿要本着尊重老师、尊重其他小朋友的原则,举手回答问题要等老师点名后,再站起来回答。这样不仅是有礼貌、懂规矩的表现,而且在老师的允许、其他小朋友的注视下站起来大声回答问题,会更加受到注目,也会起到榜样作用。

学会用笔记录是关键

很多学生到了小学三四年级,都无法记清楚老师留的作业,不是晚上写作业时急急忙忙打电话问同学,就是让家长打电话问老师。

幼儿园教师应该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记录方法,让幼儿把老师安排的任务画下来,或者用幼儿自己能理解的符号记下来。因为年龄小,教师可以在家长群里将安排的任务发布出来,便于家长监督、落实;在日常活动中做记录,如把自然角中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记录下来,把对活动规则的理解和一些建议记录下来,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鼓励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交流,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学会记录老师提的要求和留的作业,不仅可以从小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也为日后孩子记课堂笔记、列提纲、总结知识重点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篇】

专注力不可或缺

很多上小学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不停地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去厕所,一会儿摸摸这弄弄那。孩子缺乏专注力,说明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教。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说不定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千万不要让手机、iPad、电脑等成为孩子的大玩具,特别是在孩子吃饭时、学习时、睡觉前,一定不要让孩子沉迷于上述电子产品。即使正常使用,也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及次数,从每天的每一件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在孩子学习、做作业时,家长不能旁若无人地玩游戏、看影视剧、听音乐等,应该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或者看书看报、练习书法等。当孩子看到家长聚精会神地忙碌着,便会有样学样,变得更加认真专注。

自理能力是辅助

有的家长从小就为孩子包办代替,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背书包。孩子上了小学后,家长为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甚至去教室帮孩子打扫卫生。这样使孩子变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直到长大后,孩子因能力差频遭同学耻笑,家长还觉得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只要学习成绩好,自理能力根本就不叫事儿。

其实,自理能力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辅助作用。无法为自己整理出干净整洁环境的孩子,书桌上堆满乱七八糟的杂物,根本无法专心学习;大事小情都靠家长代劳的孩子,连写作业也必须家长帮忙才能完成;不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休闲时间的孩子,学习效率自然很低……

锻炼自理能力往小处说,是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是学会干家务活,是拥有独立出行的能力;往大处说,是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小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自治,在学习中保持自制,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助力。

成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离不开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小衔接阶段正是为孩子培养学习习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对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逐一纠正。与此同时,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断引导、反复训练、巩固加强,从而让孩子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习惯幼儿园家长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