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琴歌音乐风格分析

2020-07-13 04:22周玮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姜夔音乐风格

摘 要:姜夔创作的作品大多为自度曲,《古怨》是其中唯一的琴歌作品,在创作形态、内容以及理念上别出心裁,具有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风格。在音调上主要采用的是侧商调,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借鉴,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通过琴歌的形式,作者将自己所处乱世的身不由己、家国支离破碎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本文介绍了姜夔琴歌,以及《古怨》的音色和音乐风格,以期更加细致入微的体会琴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姜夔;琴歌;音乐风格

琴歌是将诗词与古琴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姜夔是琴歌的先创者,《古怨》是琴歌中的经典代表作。姜夔满腔的爱国情怀,但始终没有得以实现,在《古怨》中寄托了自己的无奈与无能为力。这是一部具有丰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琴歌作品,作者的创作是立足于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抒情创作,《古怨》是一部具有鲜明音乐风格特色以及审美特点的琴歌作品。

一、姜夔琴歌简介

琴也被称之为古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从古至今,古琴始终与歌相伴,人们通常会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将诗词与音乐融合一体,琴歌也因此而形成。姜夔的琴歌《古怨》是我国拟最早的琴歌,姜夔是南宋文人,兼顾多种才艺,包括书法、音律等等,姜夔的自注工尺旁谱为后人展开对宋代词乐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古怨》是姜夔自度曲中唯一一个琴歌作品,是在我国南宋时期创作,當时的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阶段。作者借助《古怨》这部琴歌作品,将自己身世的贫苦悲凉、乱世变迁以及家国无法安定的悲痛的深情抒发,在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牵动无数人的心弦和情怀。这部唯一的琴歌形式,与姜夔其他的音乐作品在形式上、风格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姜夔琴歌《古怨》的音色

姜夔的琴歌《古怨》主要才用了侧商调的调式,来进行作者内心孤寂、凄凉苦闷的情感,整体的音色均体现出丰富的琴歌特色。整部琴歌作品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素材具有相对统一而不断转换的特点。琴歌在创作过程中,其音乐风格受到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学理念所影响,也因此形成了琴歌的音乐风格特色。《古怨》的整体音色上来说,A、B、A、尾声四个结构在音乐旋律上有一定的过渡和变化,在进行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艺术应是平缓、从容、淡然的,而不是过于激进、外放的。例如,从《古怨》的A段,在开始的部分所运用的是低沉婉转的间奏,以及姜夔的深深叹息,用这一声叹息为整个琴歌拉开序幕,音色上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强的控制力,需要循序渐进的进入,声音保持着轻然、飘逸,并逐渐融入哀叹的音色,在兼顾声音柔美的同时体现出十分扎实的气息底蕴,不同的音色相互协调,继而将朦胧的意境呈现出来,才能够在《古怨》相对平缓的旋律中,融入一部分的凄凉与叹息。相比A段部分,B段的整体音域逐渐增高,音色上发生一定的变化,演唱过程中可以运用较大的音量,为琴歌创设一个音乐高潮,音色中融入哭声,进而体现出悲凉、气氛、痛苦的形象,继而使整个琴歌表现思想冯家丰富化。琴歌在演唱过程中,不能整首歌均是运用开放的音色,琴歌的整体音乐风格还是要保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B段在演唱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运用深沉的声音,达到体会琴歌情感的基础上感受声音,歌与情相互呼应的效果。

三、姜夔琴歌《古怨》整体音乐风格赏析

琴歌是由古诗词与古琴相结合的歌曲形式,不仅在声乐演唱上的要求偏高,并且会受到演唱者本身的艺术造诣以及时代的双重因素影响。姜夔的琴歌《古怨》是在南宋时期创作,歌曲的演唱需要歌者有柔美的声音,对字、声的掌控韵正相宜,才能够体现出琴歌演唱的艺术魅力,这也体现出了南宋时期在演唱歌曲时所遵循的审美特色。当代歌者在演唱《古怨》过程中,同样应立足于创作时期的审美标准,来把握《古怨》的整体音乐风格和特色。《古怨》这部琴歌作品,作者创作过程中赋予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创作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是抒情诗的一种。诗词音乐在艺术气质上是高冷、清雅的,姜夔运用侧商调的曲调手法展开《古怨》的创作,旋律上结合了二度、三度阶级,并未进行较大幅度的曲调转变,才使琴歌曲调平稳舒缓,进一步突显了又能用的哀婉、绵柔的特点,让人体会到凄婉悲凉的场面。在不同画面的演唱过程中,均需要对整体音乐风格有充分的把握,才能在凸显音乐浪漫主义色彩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

(一)演唱风格

历史上的诗歌作品,均不是简单的描绘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而是在描绘事物、对象的过程中进行精准的提炼和情感抒发,真正把握着诗歌的思维命脉,实现了语言与音乐的协同美感。通过常见的事物形象结合艺术创作手段,切实的将生活百态中融入了深情与真心,使人感受到真情,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美学特色。《尚书·尧典》中记载,八音克谐,无相夺伦。音乐在体现美的过程中,“和”是其中的核心和重点,更是体现“仁”的外在表露,两者的相互统一,进一步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为其增添的道德的力度。姜夔的《古怨》中将音乐与“仁”相互融合,达到了另一种审美境界,将我国古典琴歌的音乐风骨与气质更加全面的体现出来。我国古代许多乐记的典故中,均对诗歌的演唱有记载,歌唱者需要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心象,在心领神会之后通过申请表达体现心象,将语言、音乐与情景相互融合,在演唱中抒情,听众会感受到歌曲在心灵中的渗透。演唱需要从实际生活去感受,并在艺术提炼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进行演唱。针对琴歌《古怨》而言,其中所蕴含的悲愤、忧思、怨恨、惋惜等情怀,均需要在演唱中体现出来。所以,歌者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放在既定的情境中,对整体的琴歌词曲、风格认真的感悟和分析,从内心中的情感出发去演唱作品。此外,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情感体验、情感抒发上,体现出琴歌与情感的中和美感,而不是过度的提高音量,情感与声音均需要歌者进行良好的控制。

(二)审美风格

姜夔琴歌《古怨》的审美风格,可从四个维度体会。首先,古雅恬澹、曲韵流动的美感,琴歌《古怨》从第一段开始,则运用了婉转低回的间奏形式,伴随着作者的一声叹息,为整个作品拉开了序幕:“日暮四山兮,烟雾暗前浦。将维舟兮无所。追我前兮不逮,怀后来兮何处?”琴歌的主音则是十分浑厚的按音,泛音和余音是清脆的点缀,两者的配合强化了琴歌的整体音色。在琴歌结构上,运用“兮”字来进行插入,演唱过程中的声音逐渐被拉长且缓慢,进一步体现出琴歌《古怨》的抒情审美风格。姜夔的悲凉与苦闷均在常常的叹息中体现出来,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古雅恬澹的审美风格,使听众对历史和人生道路展开审视,体现出了琴歌的审美功效。其次,烟雾迷茫中的沧桑之美,琴歌的歌词与平缓的旋律相结合,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达出来,进一步凸显作品审美风格。从开始太阳刚刚落山,太阳的余晖与山峰相交映,天色逐渐转暗,江边朦胧的烟雾让夜色的到来变得更加深沉,让作者更加迷茫和惆怅。伴随夜色逐渐深入,无边的寂寞再一次侵袭,让作者心理的压力增大,心没有栖息的地方,始终无法靠岸。这些描写均是一个诗人的漂流、无处安放,过去的岁月无法追回,未来的道路看不到出口,他心中没有答案,因此,体现出烟雾迷茫中的沧桑审美风格。再次,哀婉凄凉的黍离之美,《古怨》这部琴歌作品,姜夔创作的情感始终是暗潮涌动,深刻的赋予了对国家、对自己处于乱世无法稳定安家的落寞感叹。宋朝时期由于女真族的侵袭,国家的大好河山被摧毁,四处可见的均是一片荒凉,姜夔感叹着世事无常、风雨莫测的变化,对古人坎坷一生命运的悲叹。姜夔创作过程中引入古人典故,将自己对国家的悲叹寄予佳人的惋惜中,进而使整部琴歌作品床底的情感虚实相间,富有感染力。最后,孤雁野云的余音之美,在琴歌的尾声部分,整体的曲调开始变得低沉、舒缓,但这确是作者的情感高潮。欢愉的时光结束,愁思如江水一般一浪一浪涌上心头,无人诉说无人听,内心绝望的发出叹息。最后的结尾相对较为洒脱,运用一唱三叹的方式,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审美韵味。

(三)润腔风格

1、依字寻腔

我国古代的诗词歌曲,在演唱中最主要的则是歌唱语言的清晰和准确。声乐艺术自始至终均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想要切实强化声乐的表现力、形象力,均要从语言文字和发音上入手,语言为歌唱艺术赋予了生命。姜夔的琴歌《古怨》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方法一致,均是遵循依字寻腔的基本原则,所以,在文字方面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精准的把握寻腔的规律,进而实现字与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统一。琴歌《古怨》的诗词风格是骚体,诗词从音律、音调到旋律等,均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并且骚体风格的琴歌本身具备一定的歌唱规律。例如,日暮四山兮中的“兮”字,原本是一个感叹的语气词,但在演唱过程中,则可以作为前倚音的效果,通过缓慢的唱出字头,并循序渐进的延长和归韵,重点在于重读,进而进一步凸显当前凄凉的景象,孤独感强度上升。这些语气词在演唱过程中,均要尽可能的选择吟唱,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在润腔过程中,重点强调重读、音乐的体现和展开,不断的将声音外送,进而构成具有强弱收放特点的歌唱形式,以此来体现琴歌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2、以情带声

琴歌这种古诗词歌曲,在演唱过程中选取的唱法主要是行腔韵味,均是对感情的抒发,是表达整体的歌曲风味的关键。在演唱《古怨》过程中,从开始则需要融入情境中,通过一唱三叹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推进情感,在心中生出情感,在演唱中抒发情感。同时,需要把握琴歌的情绪和风格,立足于作者的创作心态来进行整体演唱的设计,实现每个乐句均有情感的点落即可。《古怨》的结尾作者的忧伤和悲愤逐渐随着秋雁飞远而飘走,让人仍然停留在琴歌的情感中无法自拔。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一个情字,根据情感表达的需求来进行润腔的调整和修饰,促进声调、曲调协调统一。《古怨》在声音的调动上并未设置过多的局限,可以按照音乐情感的抒发来自由调动,声音能够在歌者控制下自由的表达,进而增添了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  语

综上所述,琴歌是我国声乐曲库中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最早的琴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想要更好的把握《古怨》的音乐风格,则需要从音色、演唱、审美以及润腔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将声音、旋律与情感相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莉嘉.“清空的旋律”——关于南宋姜夔自度曲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3):49-58.

[2] 王狄.凄婉低沉—南宋时期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色——以自度曲中的《杏花天影》特点研究为例[J].音乐创作,2014,(08):139-141.

[3] 刘再生.姜夔人文精神的历史定位——兼论姜夔与抗金将领交往对其爱国精神之影响[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2):100-107+5.

[4] 赵维江,谷卿.“清空”“骚雅”内涵新释——以张炎与姜夔之词学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64-72.

[5] 石婷.化杜牧詩句续写“黍离之悲”——姜夔《扬州慢》的悲剧审美[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5):33-36.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江西古琴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YS30);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琴派与琴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19239)

作者简介:

周玮(1987-),女,江西人,研究生学历,南昌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姜夔音乐风格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赤阑桥畔,南宋才子姜夔的“合肥情遇”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姜夔魂在鄱阳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论姜夔词的表现艺术
姜夔,你咋这么牛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