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德
6月4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五年级女生缪可馨上完语文课后,翻越四层栏杆坠楼身亡。
事发后,缪可馨所在的班级微信群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一位家长称“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绝大多数家长迅速接龙点赞。女孩的爸爸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表达,他始终不理解,孩子跳楼原因还没有水落石出,同一个班级的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女孩尸骨未寒,自杀原因未明,强行点赞的家长实际上可以说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经济学中认为利己导致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利己不等于自私,人们合法赚取钱财,也创造了其他人可以使用的商品,实现了多赢。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明显不同,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损人利己。
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出了事,第一时间往往不希望让社会公众知晓,可是这种暗中处理的行事方式,如何能够得到家长信任?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在缪可馨事件中,学校和涉事老师几乎没有和家长主动沟通。
不透明的状况之下,人们完全不知道每年到底有多少中小学生自杀。今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中小学生自杀有十几起,但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的提案,2020年截至提案提交时,仅上海市某区就有14名中小学生选择自杀。
每次出现自杀事件,家长和学校总是陷入囚徒困境,双方会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說法,导致事件难以解决,悲剧变成闹剧,最后只能协商收场。闹剧过后,孩子为什么轻生反而成了次要事件。教育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能不能补救,很少人会继续关注。
年轻的生命从我们面前凋零,整个社会不应该无动于衷。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法,是我们能做到底的救赎。
23/2020 总第953期
@张宏伟:我深深体会到了今年就业的难度。去年觉得心仪的职位都停止招聘,度过了难熬的三个月,还好最终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个人觉得,相对来说社会招聘更好就业一些,很多企业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已经没有时间和成本去培养毕业生了。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玫瑰的名字》有着神奇的魔力,启发、衍生着新的作品。有趣的是,被启发而诞生的作品竟然成为流行文学里的大热门。这么说来,即使难度重重也要挑战了。(@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