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欣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宜春 336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印记,是历经时代考验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自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里,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而戏曲艺术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保护与传承中国戏曲艺术意义重大。在众多戏曲门类中,江西的高安采茶戏作为地方戏曲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洒脱自然、生动形象的特质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孙成打酒》《四九看妹》《断鸡》《木乡长》等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戏曲类各项大奖,非常值得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学习。通过将地方戏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承地方戏曲,可以充分地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戏曲提供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而戏曲本身也是音乐的一种形式,两者之间有许多关联性与相似性,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戏曲,也能起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在此背景下,以高安采茶戏为例,探析高安采茶戏在高专院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途径,也为其他戏曲剧种的普及提供参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喜爱并掌握高安采茶戏,为高安采茶戏的传承注入年轻的血液,才能使高安采茶戏更好地传承下去。
高安采茶戏原名“高安丝弦戏”,是在早期高安民间灯歌、灯彩和傩舞等民间艺术基础上,吸收了明清时期本地的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融合了灯歌小调、专戏专曲、采茶本调等的音乐风格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
高安采茶戏的艺术特点具体体现在:1.音阶在早期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在八十年代以后,大多采用七声清乐调式音阶;2.常用的唱腔音乐调式主要是徽调式与宫调式,常用的调性主要有正宫调、六字调、尺字调、小工调、乙字调;3.同一唱腔具有多种旋法,唱腔旋律风格各异,具有多变性与多样性;4.融合了当地的方言与民歌,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高安采茶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生动形象,气韵刚柔相济,表演质朴优雅,极具地方特色,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高专师范生学习。[1]
高安采茶戏是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江西地方戏曲,因此,传承高安采茶戏也是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而高专院校的师范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幼儿与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孩子们未来的启蒙老师,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直接影响到未来幼儿与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将高安采茶戏融入高专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能给高专师范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使命感,在高专师范生的心里埋下一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同时让师范生在毕业工作后也能在她们的学生心里埋下一颗传承戏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形成良性的循环,才能使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品质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快餐型音乐,这些快餐流行音乐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变成了时尚与潮流,而中国传统音乐则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显得不知所措。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接近九成的高专师范生平时喜欢听的音乐包括:网络口水歌、内地流行音乐、韩国团体音乐、欧美嘻哈音乐、说唱音乐等,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听中国传统音乐,而喜欢地方戏曲的学生则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地方戏曲属于过时的、老土的音乐,这不禁让人觉得心寒,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师范生的音乐审美与艺术修养,更会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传统文化逐渐消逝,这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高专院校教育过程中融入高安采茶戏,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返璞归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高安采茶戏的魅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在戏曲艺术普及的过程中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很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并不懂戏曲,学校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经费送教师出去培训,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而高专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如果在高专院校教育上融入戏曲教学,高专师范生在毕业工作后就能做到直接上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基础的戏曲普及与简单的高安采茶戏教学。并且,高安采茶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生活性,非常适合幼儿与中小学生作为学习戏曲的入门学习剧种,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较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能为学校节省了很多教师培训的精力与经费,并能从根源上直接解决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师资短缺问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题道文化自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大学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戏曲是中国的国粹,不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享誉中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习高安采茶戏能很好地提升师范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师范生的文化自信,让师范生发自内心地认可并喜爱中国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师范生的爱国情怀,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将这种情怀与文化自信传递到幼儿与中小学生心中去。
教材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学习资料,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编订融入高安采茶戏元素的音乐校本教材能很好地实现在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中融入高安采茶戏的学习。高专院校应鼓励教师收集、整理高安采茶戏的素材,并挑选有经验的音乐教师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联合宜春、高安采茶剧团的表演艺术家共同探讨商定各项细节。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生活习惯,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问卷、采访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高安采茶戏的好感度与接受度,并从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角度进行编写,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措施可以体现在:(1)在教材的理论教学内容中加入高安采茶戏的鉴赏环节,介绍高安采茶戏的历史渊源、理论知识与艺术特征,让学生理解高安采茶戏的文化内涵与风格特点;(2)在教材的声乐教学内容中,加入高安采茶戏的演唱方法教学,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也更容易找到戏曲演唱发音的感觉,对两者演唱技巧的学习都能起到帮助作用;(3)在演唱曲目的选择上加入高安采茶戏的曲目,将高安采茶戏作为学生独唱、合唱的学习曲目等。[2]
在编订好教材的同时,组建具备高安采茶戏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队伍是确保将高安采茶戏融入课堂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知识内涵决定了教学成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高专院校可以聘用高安采茶戏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为学校的兼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高安采茶戏的民间艺术家或传承人来学习开展教学讲座,同时积极组织学校的音乐教师进修学习高安采茶戏,使高安采茶戏的教学更加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能够传承高安采茶戏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专师范生。[3]
在校园社团里成立高安采茶戏社团,对有天赋、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不定期的举办高安采茶戏的相关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经常登台表演,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舞台经验。在演出的过程中,也能吸引更多观众了解、喜爱高安采茶戏。同时,在表演过程中鼓励学生将高安采茶戏的音乐元素与其他音乐元素进行大胆融合创新,例如,在现代音乐中融入高安采茶戏的唱腔,或在高安采茶戏中融入现代音乐的节奏与舞蹈,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兴趣,同时还丰富了高安采茶戏的表演形式,使传统音乐不再枯燥,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听觉效果。
利用现在流行的网络平台,成立高安采茶戏的微课堂,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的教学指导。学生每星期音乐课的课时是有限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既要学习常规的音乐理论与技能,又要学习高安采茶戏,学习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繁重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东西,分担课堂上的学习压力,网络微课堂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将高安采茶戏在线下课堂上来不及深入拓展的部分,在学生的班级微课堂上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音频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线上指导教学,做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教师还能在微课堂群里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更好地学习高安采茶戏,打破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
高安采茶戏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否则将逐渐面临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作为高专师范生,肩负着教育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有责任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有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