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锴知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而有持续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此起彼伏。人们对于建筑的形式美,功能美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人们在寻求更舒适,更宜居,更合理的居住空间同时,对于传统元素和装饰的把握和利用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在当代各个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天井在古代民居建筑中具有重要的空间文化意义。天井通过形成连续的通风序列使得建筑内部气候得到更好地调节,也是一种运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的巧妙形式。既蕴含传统美学思想,也为对于现代空间形式发展带来深远意义。天井是中国传统的围合单一建筑或建筑群体,分析其功能,结构,形式,可以为现代建筑带来启示。此文,笔者将从两方面浅析“天井”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启示:第一是简述“天井”的影响,二是结合相关案例简单的分析。
(一)天井空间的概述:“天井”最早出现于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指天井是四周高耸,中间低洼的作战地形。传统民居天井是由四周坡屋面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开放式空间,由内而外形成的一个包围空间,汇水于一井。故也取名“天井”。“天井”的建筑形式普遍存在于清朝到现代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天井这种围合式建筑形态,不是单一理由能解释的,而是由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刻地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形式,自然资源给予了我们物质基础,也影响了地域性的建筑。现在建筑学中对于天井的定义为:建筑中,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或者建筑物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天井不仅作用于内部空间还是外部空间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周边既是墙体也可以为建筑物。
(二)天井结构发展多由长江中下游与江南与徽派建筑中天井结构发展而来,在设计上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这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给予了很大启示。平面形式和建筑高度是传统天井民居形态的主要体现,这也为现代城市建筑空间提供了借鉴,建筑在平面上的显示,更好去规划和衍生。“有机建筑”,“有机城市”都可从中受到启发。天井民居的形式也因为地域性的气候、环境、人文的不同而多样,比如高度不同。通过天井的独特结构,形成,全封闭和顶部开敞空间,展现出丰富而开合有序的空间形式。建筑布局严格遵守“间、廊、井”三种基本元素相结合,形成向内围合的空间,以天井为中心向外顺序延生。当然在今天的建筑外部空间布局上仍然可以运用这些衍生法则,比如外部空间如何渗入内部,为空间带来连续性,有序的空间排列给各个功能的区域布置带来更好地灵活性。向心围合的形式,也可借鉴于为创造外部过渡到内部空间的秩序之中。整体上来说,“天井”是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和礼数道德,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最好承载物。除了形式美,“天井”也注重功能美,主要用于遮光避阳,排水通风。这些都能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居住空间带来有益的启示。天然采光是“天井”空间的主要功能之一。前文题道,传统建筑中为达到防御作用,外部高墙封闭,内部采光较差。建筑内部空间元素就是墙体,地面,和光线。而为了满足居民的采光与遮阳需求是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天井在改善室内光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自然而达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而这一功能对于现代建筑被动性节能有很大启示,特别是倡导绿色发展,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比如2017年的国家节能建筑大赛,一位设计师以徽派建筑里的“天井”形式为基础,交错与变形,设计出一套太阳能发电的居住空间。这个出彩的设计就很好的利用到了“天井”在建筑结构中的优势。利用建筑本身来收集和储存能量,使建筑物与其周边环境能够自然循环和协调统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起到节约传统能源的作用。“天井”的排水性:正如前文介绍,“天井”是传统封建思想和迷信的产物。风水学说中的“水”有财富的寓意,而向内围合是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影响,我国古建筑的独特结构,雨水会流经屋檐斜坡而流向中心天井。再流经村落的排水系统中,能恰当调节室内气候,同时加强空气流动,使室内温度更适合人们居住。建筑的元素就是直立的墙体和延伸的地面,古代条件有限,而建筑的目的是让人们得到愉悦与安宁,而天井作为“窗”加强了人与光线之间的沟通。天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室内的通风,传统建筑中天井的位置和比例影响着建筑的通风。现代建筑中,“天井”形式往往运用在大型建筑空间内部,通过热压效应实现建筑的通风。现代建筑中的案例利用到“天井”空间和其功能优势的数不胜数。例如苹果公司的新总部就是结合了柯布西耶的建筑形式和天井的形式功能美,使空间更加开阔,空气更加流通。天井空间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场所,是对生活的思考,接天闭地,连接日月阴阳(而后西方设计的教堂设计也与天井的建筑语意相似),连接了人与自然,令居住空间更加生动活跃有机。笔者认为,其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确实为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提供很大的启示。
“天井”与现代建筑:建筑是客观存在的,从人们的潜意识里,再到以物质形式存在。建筑的构成也是存在的,使用方式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如今世界各地的建筑的发展和形成都受限于地理环境,文明传承,社会,气候等一些方面。其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是一种较有特征的建筑思路建筑都在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有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比如新材料的运用,新建筑形式的形成。城市居住的集中化,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等。东西方建筑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建筑作为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在建造出来之前,人们在脑海里就已经有了具象。贝聿铭先生对于“天井” 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就锦上添花,在其简约大气的几何风格上,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将“天井”完美结合在建筑之中。当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如苏州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在建筑形式上就捕捉到了“天井“的独特之处,在新结构、新材料的建造中运用了“天井”的形式美。苏州博物馆的“天井”呼应了江南的传统建筑也使原本比较单一的建筑外立面色彩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活跃,苏州博物馆是依照江南园林风格而设计,“天井”的添加使之更通风透气。卢浮宫的金字塔虽不是中式传统建筑,但笔者走入内部发现,其内部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结合也运用了“天井”的结构也发挥了其特点。整个卢浮宫在建筑形式上和中国古代的庭院十分相似,方正的围合式建筑群。贝聿铭先生将中西方的文化交集之处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之中的同时,得益于“天井”本身的兼容性,依附性,同一性。在现代建筑中,“天井”在注重功能前提下,更能起到装饰作用(“天井”在现代建筑中多以玻璃和钢架结构出现)。就像前文所述,“天井”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作用,多用于大型的商业空间,展示空间,公共活动空间。这里的两个建筑物都合理运用到“天井”通风,排水,遮阳的作用。“天井”一词在英文中叫作“courtyard”,意指“庭院”,“小院”。“天井”利用自己的空间特性,可以作为连接建筑围合和景观设计的组织人流的一个过渡区。在卢原信义的《外部空间设计》里,题道在由“外部空间进入内部空间需要一个合理过渡,从而使人们在视觉上,体验上更积极”。以建筑内部空间为中心向外延生还是以外部空间为主向内围合,“天井”都可以作为过渡。外部空间就是内部空间的另一种形式,“天井”的在建筑中的表现也可呼应外部空间的视觉节点,也就是说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将古代“天井”在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和排序相结合,使得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更加兼容。一座建筑就像是朵花,花瓣分布整齐,生长匀称,那么这多花就会完美与和谐,而向外生长的花瓣就像外部空间,是由内部形成的。很多现代建筑合理运用到“天井”的形式美,功能性,兼容性。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哈尔滨大剧院是一个人文,艺术,自然与大地景观相互交融的场所。运用“天井” 的坡梯到达“天井”的底部形成一个建筑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的缓冲平台,底部草坪的设计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性,建筑内部元素就是光线和墙体及地面,“天井”均衡的比例和自然采光也提供了一定的景观功能。这里的大型公共空间设计,“天井”也与空间交通空间互相交融,不仅有组织交通的作用,也提升了建筑层次。灯光,自然光,景观,展览,通风形成了一个不突兀艺术美的视觉空间。远近虚实,光影明暗,使人们更加深刻的意会到空间的时间特质。
“天井”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对于空间需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延伸,其在建筑空间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时间的认证后,“天井”无论在空间形式上还是通风,遮阳等功能上都给予了现代建筑之启迪。天井结构式对古代建筑空间结构的衍生发展,是对人类历史结晶的发扬。其功能加上结构的独特性、体验感、丰富感使其在现代建筑中仍然广泛运用,灵活运用自然资源也契合当代绿色环保生态的设计趋势。形式和空间也在当代建筑空间特别是城市化建筑空间设计中占很大优势。建筑是人意识里存在的物质,在通过长时间完善和发展之后,最终还是“以人为本”。艺术传播了历史和文明,且与技术和科学平行。我们应当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的同时,结合当代技术与科学,营造出更适宜更合理的建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