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0-07-12 19:46季洁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纲导图利用

季洁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科目,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能体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和记忆知识,其在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均有应用。笔者对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细致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文章,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利用思维导图寻找写作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不知道从何处下笔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匮乏,胸无点墨,自然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选择作文素材。素材的积累靠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收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完善收集素材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列出收集素材的方向,然后在网上查找,将符合要求的素材存储下来,运用思维导图将素材分类,最后写作时可以从存储的素材中挑选合适的。此外,可以培养学生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把课堂上或生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等好素材记录下来。需要时可以通过查找素材记录,从而提高写作效率。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很多好词好句,学生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进行仿写或者直接引用,让文章的语言更优美。看新闻时发现的素材也可记录下来,这些时事具有社会性,是作文的鲜活素材,运用思维导图将其记录分类,便于写作时应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作文初稿

利用思维导图写作,可以让学生先列出文章大纲,使写作思路更清晰,解决不知道如何行文的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章布局能力,学生可先设计故事大纲,然后整理主线和支线,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思维跳跃、逻辑混乱的尴尬情况。构建好了故事大纲,就需要填充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线索和细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写一些无用的话,或者出现前后内容不搭的情况。此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前面所写的内容,让文章前后连贯,结构更合理。

例如,以“我的爸爸”为题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爸爸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分类——哪些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哪些体现了父亲的道德品质,画出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列出故事大纲,添加故事细节,写出文从字顺、逻辑顺畅、内容充实的作文。

三、利用思维导图修改作文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写作过程中,即便考虑得再周到,也会忽略一些事情,从而导致文章存在问题。所以,不管是名人大家,还是普通人,寫文章都需要修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修改,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意识。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文章质量和作文能力。修改文章需要技巧,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有的修改得不彻底、不到位,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不足一一列出,然后将其一一清除。通过思维导图修改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结构意识以及写作能力。

例如,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修改最基础的内容,让学生通读文章,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改完这些基础错误,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文章的中心、主要脉络以及线索,再次梳理文章,找出作文的不足。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将想要运用的叙述方法或修辞方法列出来,然后对文章词句段落的顺序或内容进行修改。

总而言之,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构建大纲,填充细节,修改文章,让学生锻炼作文技巧,提高作文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纲导图利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画与理
第6章 一次函数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应试良方
废物巧利用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