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门提·阿山别克
(新疆托里县草原工作站,新疆 托里 834500)
畜牧业以草地资源为根本,草地也是很多地区的生态屏障,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托里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侧,塔额盆地南缘,境内属准噶尔台地西缘折皱带,由巴尔鲁克、玛依勒、加依尔三大平顶状山脉组成。境内多山,占托里县总面积的77.68%。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递降,平均海拔1500 米,根据地形特征分为山地、倾斜平原、谷地三种地貌类型。境内无冰川,无高山终年积雪,水资源总的特点是水源点多而径流小,分散而面广,季节性特强。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山区丘陵融雪和大气降水,冬夏两季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托里县拥有优良的羊、牛、马、骆驼等家畜,野生植物资源和经济植物药材种类丰富。
草地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效益,但是一些不合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如规划不科学、退耕方案不合理等,不能完全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和目的,因此需要及时对草地生态修复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资源节约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草地生态系统问题最主要的是水土流失问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也影响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地表被破坏,减少了农牧业用地,缩小了草场用地,严重的使土壤丧失使用价值。草场表土层在遭到破坏后降低了土地肥力,破坏了土壤成分和结构组成,使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自然灾害程度增加,病虫害和疫情成为常态,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防治灾情;地表流失地面植被稀疏,蓄水能力降低,遇到暴雨极易形成洪灾,加重了危害程度。在地表径流剥蚀的土体随水流进入沉积到坡脚,使河道被抬高,抗洪能力降低,不仅阻碍了灌溉、防洪和农业生产效益,也对下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安全造成威胁。
在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对生态的监测和评价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很多部门应付检查,在退耕前期突击工作,后期又缺乏发现和管理问题的能力,不能执行连续的监测和跟踪,也就不能保证草地修复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对退耕规划是否合理、牧民是否满意没有及时收集信息反馈,也就不能对问题做出及时调整。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验收缺乏正规和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一般由地方相关单位自行检查,缺少客观的评价结果,很难真正反应草地修复问题和成效。
草地修复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短期的检查验收方式不利于对项目做出全面科学评价。检查的重点包括退耕还林数量及质量、林草成活率等,这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综合评价,突击检查验收只能看到项目的有限面。
土壤的形成与植被有密切关系,各种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也呈现出密切的关系。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绝大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具有特殊的自养能力,是各类草食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土壤形成方向受植被影响,并且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随着放牧压力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了变化,造成稀有生物量的下降,草地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植被的生长情况、品种、密度等直接影响到草地的生态发展水平,是畜牧业的主要承载因素。
草地生态监测中,对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的监测非常重要,水土保持不良的直接后果就是草地泥沙流失。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形成地表径流,沿流域的不同路径流入河流或海洋,对地表径流的观测可以对区域水分平衡情况做出分析。
草地上植物的营养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土壤的结构、养分、水分等状况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放牧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进而改变植物的土壤可利用水分,降低草地植物凋落物量和含水量,土壤水分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固体物质结构和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吸收效率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各种土壤微生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也不能脱离土壤进行工作,因此对土壤的监测是草地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草地生态监测评价区域,设置多个监测站点,对该范围内的植被自然演替变化情况、林草生长率、径流泥沙情况、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率等内容进行监测,最后对区域生态自我修复效果做出评价。
监测评估过程要反复循环进行,评价过程包括执行、监测、评价、调整几个过程阶段。首先制定监测计划,按照计划时间和内容付诸实施;收集监测内容信息,整理并分析数据,按照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然后根据收集的监测数据做出生态修复评价,该评价结果属于阶段性的判断和总结,根据评价结果对生态修复内容进行调整,实现修复成效。生态监测应根据生态工作的开展定期进行,以保证生态修复过程不偏离总体目标实现。
植被盖度,是植物群落总体或各个体的地上部份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之比的百分数,分投影盖度(全株盖度)和植基盖度(基部盖度),可以反映草地植被的繁茂程度以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在监测中测定的植被盖度为投影盖度。
植被高度,牧草的利用方式与植被高度有关,该指标可以反映牧草生长状况。
植被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可以反映出草地生物的生态多样性。
植被频度,是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草地中植被品种的覆盖程度。
水源指标有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可以采用自动雨量计测量雨量,每次降雨后读取显示值,再根据降雨持续时间计算出降雨强度。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可以反映降雨和草地泥沙流失之间的关系。
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泥沙流失量,计算这两个指标时,需要获得每次降雨后的区域沉沙池的积水量。
土壤监测项目主要有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和各种有机质)的动态监测。
草地生态修复评价体系要能否全面反应草地修复后对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体系指标的确立上要征询草地修复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建立专家知识库,使用相应识别算法辨识数字图像,形成草场生态大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如专家打分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重要程度和评价值,通过排序等方式得到不同指标的评价结果对比,从而对管理层的生态政策调整给出数据依据,最后对生态修复做出综合评价。
草地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是了解和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必要工具,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进行。本文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和监测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草地生态监测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构建。草地的科学监测可以对生物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衡量,促进草地资源适度利用,降低病虫害发生,促使植物生长抵消植物间的竞争,提供有力的草地放牧服务功能。加强和重视草地生态监测,为新疆生态和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