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山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科,安徽 滁州 239000)
淡水养殖是当前人工水产品养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近些年的养殖过程中,各项技术不断得到实际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淡水养殖的养殖效果。由于水产品会出现各种疾病,同时为了调节养殖环境,会使用一些具有毒害的药物或者其他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得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证。
在开展淡水养殖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技术对于养殖效果的重要性。要实现产量的提高和效率提升,就必须在养殖过程中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当前,在我国很多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进行发展的地区,已经相继建立起了渔民合作社。这些民间组织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渔民之间对技术的交流沟通。同时,现阶段在开展淡水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当地渔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渔民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指导。因此,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迅速。
在开展淡水养殖过程中,疾病是造成养殖效果下降,养殖者收益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一些传染型疾病,一旦爆发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在较大水域产生恶劣影响。同时由于当前对于鱼类疾病的研究较少,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些疾病无法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当前淡水养殖过程中疾病爆发呈现出扩散速度快、扩散范围广、治疗困难等特点。
当前,我国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优质产品的需求量更多。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新型优质水产品养殖前期投入较大,因此对养殖者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养殖者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些商业价值较高的品种,在进行养殖过程中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一些养殖规模较小,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养殖者,尽可能的养殖一些常规品种,以避免承受较大的风险。
合适的养殖环境是保证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前提。在优化养殖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养殖区域周边不存在污染源,同时尽可能将养殖区域设立在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便于水产品的运输,同时确保产品不会受到水源的影响。此外,在开展实际养殖之前,要在当前已有的环境下进行生态模拟,以保证养殖效果。为了实现绿色生态养殖目的,一般会在养殖区域内依据养殖品种的不同种植一些常见的水草以净化水质和水环境。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淡水生物都适宜在有一定水草存在的环境中生长。但是,在进行水草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量的控制。水草的量不足就会导致效果下降,而水草过量则会导致水环境中的光照等无法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吸收一定的氧气,过量的水草会导致水中氧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长。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开展淡水养殖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绿色无公害,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养殖效果。淡水生长的水产品对于水环境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是由其本身生长要求决定,另一方面也同环境影响存在直接关系。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现有的环境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当前环境已有的优势,保证养殖效果的提高。在进行品种选择时,首先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病能力且适应当前环境的品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改善环境产生的成本。此外,要加强对菌种的选择。自然环境中存在一定量菌种,这些菌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产品的正常生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菌种数量进行控制。过多的菌种数量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同时,要对菌种的种类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菌种都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一些菌种反而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养殖种类的不同向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菌种。菌种的来源要注意渠道正规,以保证菌种质量。
在开展绿色生态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保证养殖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开展生态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问题的地区,水质中的重金属或者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在养殖过程中在水产品中累积,最终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在生态养殖技术中,对于水质的调节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生物技术,在水中种植一些具有优化水质作用的水草等。另一种是物理吸附的方法,在水中投放酵母或者沸石粉等实现对水质的优化。此外,在开展淡水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料的配比调整工作,降低一些有毒有害的添加剂的使用量,通过调整饲料配比提高水产品的抵抗力。
本文通过对当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方法,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强化方案的制定,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优化水质,调整饲料配比,提高水产品的抵抗力。通过这些方法实现养殖效果的提高,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