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华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沙雅 842200)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民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低速发展,社会多种矛盾凸显。农业生产从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包产到户”家庭承包责任制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植保工作的方向从增产减灾向优质高效发展转变;从超量使用农药,向低耗减量方向转变;生产上从严格控制使用“高毒、高危、高致病性”农药,向“绿色、安全、生态、环保”方向转变。这些转变切实体现了“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的三大理念。农业生产在稳定粮油总产的前提下,从过去追求数量型农产品,向优质、安全、营养型转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从保证人民温饱,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迈进。因此,植保工作也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重点推广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对基层植保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足,基层植保技术推广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基层农业对科技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基层植保技术宣传渠道单一,宣传方式落后,基层植物保护技术推广进程缓慢,进而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部分乡镇农技人员属于乡镇政府管理,呈现出县乡共同管理现状,但是资金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分离问题。县级政府在实际管理中会存在从乡镇抽调推广人员到县中工作的问题,以致于部分乡镇中缺少专业植保专员,乡镇只有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负责监管,服务功能相对较弱,本职功能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现代化的农业对科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 引进。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素质人才下乡工作的政策,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水平不高等等的原因导致了基层植保技术推广的高素质人才匮乏,进而影响了基层植保技术的推广进程。与从同时,乡镇及以下的植保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推广服务能力不强。
级财政普遍困难,政府投入的植保专用资金较少,县级以下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基本没有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制约了植保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植保推广人员办公条件差、手段落后,工作积极性低,植保推广乏力。
为了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体制问题得以解决,需对推广站的实际管理权限进行重新界定,将人、物、财等划分到农业农村局管辖,运用垂直管理方式,进而使基层植保工作在管理上能够得到强化,避免其它工作对其产生影响与冲击,进而使基层植保推广工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能够得到正常发挥。
在构建植保推广体系过程中,可以按照县级、乡级、村级、户级这四个方面进行,使植保推广工作能够层层落实到位,并且建立相应责任制度,做到事事有人响应,进而使植保工作在开展中能充分落实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具有高素质的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人才,为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与从同时,农业推广部门要不断完善用人制度,对基层植物保护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完善基层植保推广人员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要加强对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
政府应将植保推广工作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培训费纳入财政财政预算,保障植保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危害发生、蔓延,将病虫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粮食、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按照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与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按照职能所需以岗定人,采取植保人员资格准入,配齐、配足专业人员,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明确服务内容,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按考核实绩确定责任人的奖罚、绩效工资,以此形成公平竞争机制和人员动态管理机制,营造人人向上、事事争先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植保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基层植保部门机构、体制不顺等问题制约着植保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工作实际,对新的形势下基层植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