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
(克州奥依塔克国有林管理局,新疆 克州 845350)
林业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工程的重要分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培育是林业工程后续移植造林的基础,一定要充分掌握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技术要点,从而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在苗木培育期间,应结合种子处理、土地选择、播种实施和培育管理等技术,提高育苗效果。在移植造林中,要把握好移植时间和密度,加强日常管理,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和造林效果,最大限度实现林业工程的生态和经济目标。
土地选择是保障育苗质量和成活率最基础的环节。首先应该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土地,避免因为旱、涝灾害等造成苗木无法培育成功。其次应该选择适合的土壤,肥沃且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苗木生长。根据实践,适合林木生长的土壤分别是壤土、沙土壤和轻土壤[1]。再次育苗地选择同样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温度等是否适宜。存在某种不适宜因素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克服,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种子是保证苗木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选择优良的种子对于保障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应该从种子的外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好选择优良的母树树种源头保障苗木质量。另一方面为了使种子快速萌发,应该做好种子催芽工作。种子清洗、处理、消毒等方面都应做到精细,不忽视每一个步骤,为种子提供良好的萌芽基础。
播种过程中应当在春季进行,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气候条件与水分条件对苗木的生长非常有利。种子播种之后需要及时的灌溉,利用地膜覆盖方式,增加地温,为种子发芽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促进种子生长。种子播种之后如果天气干旱,应当适当地进行浇水,保证种子有着充足的水分供应。
幼苗的生长需要充足养肥供应,所以需要合理的进行施肥,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施肥过程中,需要达到定时定量,并对肥料的种类进行固定,确保合适的用量,不可盲目的加大肥料的用量,引发烧苗问题。整地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腐熟肥料用作基肥,保证土壤肥力,苗木出苗之后,应当根据苗木具体生长实际,合理的进行追肥,当幼苗出苗整齐一个月之后,进行首次追肥,主要应用氮肥和磷肥1hm2施尿素10~12kg,半个月左右再进行第二次追肥。
幼苗苗期生长阶段,抵抗力还存在很大不足,所以必须要对苗木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别要充分重视病虫害防治,避免幼苗遭受病虫害的侵扰,并增加一些抗倒伏措施,加强中耕除草,控制土壤板结问题,也可选择应用除草剂进行杂草清除,首次进行中耕之后,每30 天开展一次。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移植的具体时间,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对于北方地区而言,5 月初是移植的最好时机,而南方地区应在3 月下旬进行移植。因此,相关人员应合理把控移植造林的时间,避免错过最佳移植期,要选择温度不断上升的时期移植幼苗,以提高其成活率,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
移植造林施工前,需要合理选择造林规模和苗木规格。要确定苗木的生长规格,尽可能缩小苗木间的规格差异。在确定造林规模的基础上选择种苗的数量及规格。造林规模需要根据计算公式确定,比例为1∶20,如果造林的面积在1.3hm2时,则大约需要种植0.1hm2苗木。此外,可以通过移植造林的具体面积数据确定所需苗木数量。
影响移植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是移植造林技术,先进的移植造林技术可避免苗木根系在移植过程中遭到破坏,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此外,根、茎、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其完整性是保证植物成活的重要因素,只有苗木根、茎、叶完整,机体才能正常生长并加快生长速度。苗木灌溉技术对苗木的成活率同样有重要影响,有效浇灌可保证作物快速吸收水分,帮助苗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提高苗木生长质量。
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加强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保证林业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要符合植被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其存活和生长所需,全面控制土壤、水分、肥料等因素,为其健康生长构建良好的环境条件。工程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因素,不断改进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优化关键技术,以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性为宗旨,不断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