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琴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引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环节,要重点关注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把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做扎实,进而推进科研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快改革,使其竞争力得以更显著的提升。在当前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某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构建起与自身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在绩效管理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所以要针对此类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和践行相对应的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的策略。
1.绩效目标制定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农业科研单位的绩效目标制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针对单位人员的类别来讲,相对比较复杂,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能够看出,农业科研单位因为编制方面的限制以及科研实验的特性,需要聘请很多编制外的人员进行生产以及科研实验等等。所以该单位的人员类别很复杂,在管理对象的层次方面是多方位的,由此导致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价存在很大的难度,相对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极有可能因为在某些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而导致管理对象有失公平等相关问题。
其次,针对某些岗位来说,在考核指标设定的过程中很难进行量化。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考核目标来看,针对某些管理人员和某些实验室管理科研部门的事务性人员的考核指标来看,具体的岗位和工作本身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具体化、计量化,很难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量化,也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和指数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不够平衡,不具有标准化统一化程度,而这样的情况对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和顺利推进,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针对考核周期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因为农业生产有着十分显著的周期性,农业科研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所以科研人员要进行科研攻关,创造出相对应的成果,有着比较长的周期,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无法看到科研成果。
2.绩效实施和管理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该阶段并没有信息明确的认知或者认知不够到位。某些单位领导对于相关绩效管理知识并没有充分的认知,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针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和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确保绩效管理理念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很多领导是搞科研出身,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认知度和渗透的深度,由此对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推进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其次,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和监督管理。某些科研单位中层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忽略了整个过程管理环节,没有着重做好绩效管理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由此导致绩效管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具有精准性和指导性。
3.绩效考核评价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个阶段通常缺乏科学先进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某些农业科研单位在信息化进程方面比较落后,对于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着重关注,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不断的推进和优化,在考核工作中存在很多误差或者疏漏,并没有及时有效的跟进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性的把握。
1.进一步有效进行全员岗位管理。在针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全员岗位管理工作,然后以此为基准实现分类管理,全员定岗,以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单位要成立由单位领导和科研人事部门构建起的岗位管理领导小组,然后采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形成岗位说明书,以此作为指导,确保全员竞岗,进一步有效明确和细化不同岗位的职责任务,并设定可以有效执行和完成的任务目标。
2.结合实际着重做好动态的考核和管理。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做出相应的绩效和科研成果需要既定的周期,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不能用数据进行衡量,所以要着重做好动态考核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计和制定出年度考核和岗位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结合岗位的聘期和岗位职责等相关任务来考核相对应的岗位人员,把考核结果作为岗位流动的重要参考。
3.着重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过程中,要落实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管理者要针对员工进行持续有效的绩效监督,以此使员工在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针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差距进行有效的修正,同时进一步解决在绩效管理周期内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完成相对应的绩效目标。同时针对绩效周期内部的关键事件和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以此为绩效管理评价提供应有的数据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此为完成相关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结束语:总而言之,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进一步看出,在当前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应该探究问题的根源,并且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体系构建和设计策略,使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更加优化,具有可行性,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实现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