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分析与探究

2020-07-12 12:14:33黎倩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
消费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全球化交易金融

黎倩云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

引言:低碳经济是在最少限度的消耗石油以及煤炭等能源的基础上,加快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形态转变,以此实现高效清洁的使用相关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全球化的能源消耗模式的转变,在保证内需的基础上,维护全球生态经济正常发展。因此要实现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与全球化的金融模式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

(一)低碳经济推促进交易市场机制形成

碳排放的实质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碳排放的基础上所获取的经济额度,其形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特别提款权相类似,一般情况下,碳交易包括配额交易以及项目交易两大类,配额交易是指对于减排配额的市场形式发放,购买者需要依据碳排放的相关体制来进行基于管理制度的碳配额购买,另一方面,项目交易是指,在项目可以证实减排额的情况下,买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减排额度的购买。

低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是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相互融合后产生的经济体系,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促进全球化金融市场发展。例如:依托碳排放为标的而形成的的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一种在实现产权转移以及买卖的基础上,由多国家共同打造而来的金融市场机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清洁发展机制形成了欧盟二氧化碳交易体系、欧洲气候交易所以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相应的大型碳交易中心,以此来实现碳交易体制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依托大型的碳交易中心而形成的的碳交易经济体系甚至出现了基于碳排放权的证券化衍生金融交易工具,并且碳交易权的完善吸引了相关主流银行对于这一领域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化市场上碳交易的规模。

在2008年中,依据汇丰银行的市场调查显示出,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核能发电等领域的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其营业额高达5340亿美元,尽管在当年有一定的全球化经济衰退现象,但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相关经济仍然较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提升了百分之七十五,甚至相比于营业额5300亿美元的国防经济领域与航天工程领域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配套产品金融创新促进碳金融体系完善

为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在近年来,全球化的气候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完善,并且从中衍生的相应配套产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需要制定完善的经济策略来实现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碳经济产业的整合。对此,在相关贷款项目的评估方面,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针对信贷业务实施有力的管控体系建设,针对碳排放量少的行业,加大贷款力度,并配套相应的产业环境评估,整合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推动相关的碳排放量较少企业的经济建设。例如:碳排放信用与欧盟碳排放配额或者碳排放信用与欧盟联合履行机制下的减排单位的互换交易体系的形成,就是针对于主流银行业推行的低碳项目消耗贷款,基于相关差价的价差期权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产业,其通过开发不同产业的市场套产品,而实现对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相关风险的规避与隔离,进而形成稳定的价格预期,实现对于价格机制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碳金融体系的优化也在对于金融市场的碳排放指标的透明性定价下得到进一步完善,一般情况直接投资融资、碳经济、银行信贷、碳指标交易以及碳期权期货是碳金融体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体系[1]。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服务创新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

传统的CDM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为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并且也为CDM交易体系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其是作为一种远期交易而存在的。在现阶段相关的金融机构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实行信用增级制度,这一举措促进了关于碳排放权的相关交易模式的进一步创新,给项目开发者带来一定实惠的同时,促进了碳排放权商品的开发。

对于碳排放权具有实际需求的排放温室气体体量比较大的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碳排放权,就需要通过建设相应的减排资产项目组合来完成降低碳排放费用的目的。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碳排放经济正在逐步演化为具有全球化效应的经济整合体,银行业推出了与碳排放价格或者价格指数相关联的基金类金融产品,使得在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下,促进碳排放权形成具有投资价值与产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例如:荷兰银行推出的直接投资于具有节能减排期望但还未上市的相关公司的资金,具有加快节能减排的效果,减少了碳排放速率。此外,德意志银行设立的直接作用于适应了低碳排放模式,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气候变化形式的基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2]。

二、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

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以法律法规为导向来促进企业养成节能减排的意识,并利用制度的强制性规定来监管相关企业的节能减排的项目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在考量实际情况后迅速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完善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立法体系不足。相关部门需要践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对于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项目风险评估与审查机制之后完善相关立法体系,制定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此外,政府部门还要优化征信管理机制,实时更新环保执法工作报告,为金融企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政府部门要完善碳排放检测评估制度。在完善低碳企业相关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发展低碳企业联动机制,以促进行业间良性的联动效能的体现。

(二)构建碳交易平台

良好的碳交易平台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关于低碳经济的融资制度的完善,通常情况下:碳交易平台的建设需要实施碳信息披露项目,以此来构建与整合碳排放市场,促进市场结构的优化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真正实现对于碳排放经济的集约型发展;证券交易所要优先扶持符合碳排放标准的小微企业建设,制定相关上市标准的同时,规范关于债券的发行模式;借助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完善各国自身的碳交易市场,在统计汇总各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完善对于碳交易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关于碳排放的衍生工具的构建,以此来优化碳交易的定价能力。

(三)开展金融产品及信贷制度创新

为实现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下经济模式的共同发展,需要在金融产品以及信贷制度上进行创新:银行业要加大关于重大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对于高新技术的金融放贷实施一定的倾斜,以确保其发展;建立多级国家以及政府的环境资金,实行政府参与,以市场为主体的专业性管理运营模式,以此来支持经济型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对于环境变化的金融政策转移,在综合评估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对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有一定预估,以此来实现对于经济形式变化的快速响应[3]。

(四)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对于低碳经济中的信用风险,需要各国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具体方法有: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以政策制度为依托完善相应的信贷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平台构建以及风险管控;在金融部门内部树立正确的金融发展观念,对于金融形势变化进行严格的评估以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大力构建风险投资基金,有关部门要构建风险管控平台,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设立风险投资资金,以此完善低碳经济的资金来源。

(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为推动碳经济以及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建立可行的约束机制:政府完善相关条例,政府要承担起维护绿色环境的责任,通过财政贴息等方法建设有效的激励机制;金融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窗口指引作用,合理吸收人才,构建高水平金融队伍,促进市场发展;加强全局性的战略规划,要加强有关部门、相关区域的碳经济建设,拓展视野,提升货币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碳交易是对于全球经济具有一定益处的交易形态,但要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相关能耗的清洁向发展,这就需要全球协力,积极创新金融发展模式,转变陈旧观念,实现发展创新,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念,推动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形态形成,以此实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全球化交易金融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P2P金融解读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28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大宗交易
《吃饭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