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玉 烟台市福山区统计局
引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的内部结构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的落实力度。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达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根据数据可知,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63%。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9元,名义增长3.8%,实际下降1%。根据计算可知,农村常住居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45元,与城镇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部门应该加紧对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的部署,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助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优化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弘扬我国的优秀乡土文化,传递我国优秀文化的内核;合理协调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打造科技、智慧、生态化农业。
科技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所在。政府以哪个会进一步加强弄农而言科技投入的力度,对科技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目前我国在农业科研投入的资金与农业生产的收入不成正比。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提升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充分彰显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提升农业科研的现代化水平。政府应该把农业科技活动定义为我国的公益性事业,限定各级政府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最低增长幅度,打造系列完整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和监管机制。应该加强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那些发布虚假农业信息和提供劣质农业技术的行为,为农民们提供安全和谐的农业科技市场环境。
目前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无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进行助力。缺乏便捷的交通环境、电力系统不稳定、水利设施不完善,严重抑制农业的发展态势,应是每个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进行实地调研工作,结合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政策。在土壤肥沃地域广阔的区域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外,在国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应该把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为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保障,例如,交通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区域都实现通硬化路;物流方面,在农村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水利方面,进行河流治理和水库加固;能源方面,开启农村燃气基础设施建设[1]。
第一,建设农产品基地,打造农产品产业结构链,培养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农户的同步发展,提升经济收益。第二,政府助力推出“一村一品”的运行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提升农业区域化发展水平。第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和市场构建坚实的桥梁,政府帮助农民们构建三位一体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农民和企业进行直接合作,扩大市场的需求份额。第四,政府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提出多项惠农政策、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为了优化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2]。例如,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产业强镇、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
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进行补贴。补贴的资金通过一卡通的模式直接打到农民的户头中,避免发生筹集资金共同使用的情况。各省市应该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提出的“三项补贴”的要求,并结合本地的发展情况,确定具体的补贴对象、模式以及具体的资金。在进行补贴时应该与土地权构建联系,创新补贴工作的落实模式。此外,为购买自动化机械的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质量。同时应该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把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构建联系,加强农户们的自主意识,对耕地地力进行妥善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种植户们面临着巨大的种植压力,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保障农户们的基本经济权益。政府为参与保险的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者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处理购买保险。此外还可以对优势性产业进行重点帮扶,提供农业风险基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建立稳定的农业保险机制,解决农户们的后顾之忧。
结论: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应该加紧落实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策,为农民们提供坚实的保障。政府应该加强科技和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发展提供助力、加强资金补贴和构建保险机制,保障农民们的基本权益、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为农业发展进行全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