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中信银行
我国银行理财自21世纪初发展以来,短短不到20年,规模迅速增长,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银行非保本理财资金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由于前期银行理财是运用资金池模式运作,以新募集资金错配旧的到期资金,期限错配,用途混乱,投资非标资产占比严重,而且我国银行理财默认刚性兑付,导致银行理财在银行表外类似重塑了一个“影子银行”,随着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系统金融风险也在逐步显现。由此拉开了银行理财改革的序幕,资管新规落地,打破刚性对付,也就是说,未来银行理财将都是风险资产。居民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买理财自负盈亏。
我国银行理财资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04-209年可理解为我国理财的初始阶段,由于全民可支配收入和理财观念的不断提高,简单的银行表内定期活期业务已经满足不了居民,从而银行理财业务备受欢迎,进而得到早期发展。但期初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就形成了特有的刚性兑付及资金池运作的模式,刚性兑付通俗的说就是银行为理财资产兜底,而且随着银行理财规模急剧增长,为后续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埋下了风险隐患。2009-2013年为银行理财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庞大融资需求暂无法通过银行表内信贷获得满足,而相比表外融资需求十分旺盛,银行理财便尝试在表外投资些非标类资产。因刚性兑付叠加资金池运作,银行理财间接成为“影子银行”,隐藏风险伴随银行理财规模膨胀也越来越大。2014-2017年是第三阶段,此时银行理财除影子银行业务外,又增加了同业理财业务,规模再度迅速扩张,一旦市场资金面趋紧则流动性风险急剧抬升。此外在多层相互嵌套业务模式下,资金来源与去向根本无法穿透,造成商业银行理财监管指标严重失真,风险更加难以管控。2018年至今为第四阶段,资产新规出台,可谓意义重大,拉开了过去这么多年银行理财之路的新篇章,打破刚兑,真正开启了我国银行理财2.0时代。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正式出炉,标志着银行理财转型已在路上。各家银行也相继成立了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这一块表外业务会剥离出去,银行理财将成为银行的轻资产业务,未来更多是代销,从子公司或者资管公司又或者基金公司拿资产业务再营销给客户端。在资产负债端,一是打破刚性兑付,二是严禁资管业务从表内端开展,防止银行的业务风险从表内向表外疏导,从而降低整体流动性风险。在产品运营端,严格执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以及单独管理,监管全流程全面穿透,每一只理财产品单独建立投资台账明细、单独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进行独立的投资管理,防止资金池运作。在投资端,银行统一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将非标投资要全部纳入,非标投资要遵守期限匹配及限额的相关要求,即“非标债券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
理财新规正式规定“商业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单一投资者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万元人民币”,过去居民购买银行理财起点是5万元,相较过去,资金门槛明显降低了,目的是让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到银行理财投资中;另外新规明确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本行渠道销售理财产品,或通过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相对比过去明显缩窄。新规还规定商业银行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募集资金期限要求拉长,过去那种一周、双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理财将不复存在,新规这样规定的好处是可以缓解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新规还对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提出进一步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只能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匹配或低于其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即一个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是稳健型,那只能向客户推荐和他风险等级向匹配的低风险偏稳健的理财产品。新规规定银行理财可以投资公募基金,即“在理财业务仍由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的情况下,放开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过去通过委外投资已经持有部分股票仓位,若后续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则银行理财可直接投资股票,如果这一口子打开,预计未来会有3万亿左右的资金流入到股票市场,间接也给我国股票市场注入了活水。
银行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意义重大:银行理财是银行增资产扩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利率不断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多样化,在收益上更有优势,居民理财的意愿较为浓厚,特别是中高端客户,更加重视银行包括理财业务在内的综合服务,以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因此,理财成为银行巩固和争夺高端客户的重要利器,稳客户、增客户、扩规模、创中收,银行理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未来理财子公司的出现对于银行理财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为银行业务将带来变革性影响,理财子公司有望促进我国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引导提升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的转型已逐步有序推进,理财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将有望打通资管链条,从产品销售、到财富管理、到投资形成全业务链条。由于银行具有广阔的客户群体,更加偏向产品销售和财富管理,专长资管行业的前端。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理财子公司对非标债券投资的布局或将带来一定程度的表外信用扩张,为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银行理财非标的扩容将全面填补影子银行规模下降导致的非标下降,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解决融资供给方和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作为个人投资者,资管新规落地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打破刚性兑付。以前投资者到银行购买理财是类刚兑,有啥风险银行都会担着,新规实施后个人的投资风险由自身承担,银行作为中间方代为管理资产或者代理销售各类资产,产品运作产生的风险由投资者本人承担,当然产品运作产生的收益也有个人投资者享有。所以闭着眼睛买银行理财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未来个人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2.个人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3.个人投资者可以获得更细致的产品信息。资管新规规定固定收益、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权益类均要求“通过醒目方式”告诉投资者。
4.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平台更安全公开。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业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总之,新规实施对于银行方面,及时防范了发生系统风险的可能,对于个人投资者,过去个人投资者买理财产品,一个固定期限配一个固定收益,比如说个人投资者购买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4.5%,4.5%就是天花板了,不可能突破4.5%的上限了,但是符合资管要求的净值化理财就可以突破这个天花板,可以为个人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回报。
在“产品净值化、资产标准化”的导向下,如何平稳推进经营模式的转型,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乃至整个资管行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银行理财业务体量庞大,是居民最喜爱的投资方式之一,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银行理财承担着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使命,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的资管经验,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将朝着投资多样化、产品净值化、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监管统一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等趋势不断发展壮大,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银行理财也应当在转型过程中全面跟进行业新动态、拥抱行业新趋势,积极突破,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