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绪山 王乐
宁波财经学院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暴涨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2019年,猪肉价格从多年的16元的稳定价格上涨到35元,而且居高不下,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因此,研究农产品的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关系,对分析我省的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方便政府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居民的消费水平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可以用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在我国,CPI由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食品、个人用品及烟酒及用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八大类因素构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设计,加重了食品价格影响的比率,而食品价格的变动可以带动农产品价格的变动。
农产品价格即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Agriculture Price Index,简称 A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包括农业产品、林业产品、畜牧产品和渔业产品共四个大类,包括林产品、园艺、谷物、棉花、油料、牲畜、家禽、水果、糖料、中药材、禽蛋、蔬菜、奶类、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共15个中类指数以及30个小类价格指数和180种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
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货币发行量、成本推动、经济结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成本的波动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疫病的影响,或者是市场信息、国际市场的影响。
在研究中可以得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CPI有直接影响,因为CPI构成中,有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存在。CPI中农产品价格最为重要的影响为粮食消费、豆制品消费、肉禽消费与淀粉消费等。在核算的时候,将此类费用纳入其中,进行分析。当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时,CPI也会呈现上涨态势,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远远大于CPI的波动。当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对CPI中的食品类指数造成直接影响。
另外,农产品价格变化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类型消费品价格的变化页间接影响CPI的变化。一方面,当主要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时,一定时期内也会带动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许多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当其价格上涨时,会通过成本转移,使其下游产品如食品、谷物、饲料等相关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最终推动CPI总体水平的上升。
1.农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CPI指数。农产品价格对CPI的直接影响是通过CPI构成中的食品消费价格进行传导的。CPI构成中的商品和服务中食品类消费价格占到全部CPI权重的三分之一,而食品消费的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较大。
2.农产品价格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者的物价指数(PPI),再传导到CPI指数。PPI,是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标,它是国家制定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在编制PPI的过程中,其产品价格调查涵盖了39个工业行业、186类产品。PPI的一般计算方法是,首先运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各类代表品的基期和报告期平均单价,然后计算各单项代表品的出厂价格指数,最后用各类产品的权重乘以各单项代表品的出厂价格指数。
3.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过影响劳动力的成本再传导到CPI指数。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会引起人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工人消费价格的提高,工人消费价格的提高,工人工作的成本价格也会上升,最终导致CPI的上升。
1.近一年来物价指标增长提速,农林牧渔逐步提升。在2019年4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1-4月农产品进口额同比增加9.6%,其中食用植物油与水果进口增幅较为显著。随着猪价的逐步上行,由原价每斤16、17元涨到现在的35元,上涨幅度刚好翻翻。行业整体回报率及利润情况将显著提高。
2.除猪肉外,其他肉蛋白农产品包括鸡肉、水产、鸡蛋价格近一年都将维持上涨态势,但涨幅不大,对CPI的正贡献度逐步拉大。鸡肉方面,鸡肉供给扩张规模有限,难以弥补猪肉供给下滑的缺口,国内肉类蛋白供不应求仍是主要原因,鸡肉产品之后较长时间易涨难跌。
3.蔬菜方面,当前价格指数处于周期低谷,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从其生产特点来看,未来几个月大概率是处于上涨态势,蔬菜价格有望12月后拉动CPI微增,弥补9月以来下跌的缺口。鲜果方面,水果批发价从2019年6月达到高峰之后,出现大幅回落,当前依然处于下行区间。目前来看,10月份鲜果价格影响CPI下跌约0.01个百分点,由于当前鲜果价格已经处于低位,与前一年基数相差较大,未来对同比CPI的影响大概率为负,不过从目前的价格来看,CPI变化幅度大概率会控制在0.1个百分点内,影响并不明显。
4.白糖行业具备显著周期性,业绩上行依赖糖价上行。2018年我国内糖产量占总消费量的66%,其余由进口或走私满足。自16年开始,我国自产糖产量已连续递增三年,推测19年是产量出现拐点的一年,2020-21年蔗糖产量将处于减产周期,糖价开启上行趋势。
5.饲料行业竞争白热化,养殖一体化模式已成趋势。16年我国饲料产量为2.09亿吨(+4.54%),二十年复合增速6.8%。期间我国小规模饲料企业加速退出,09年至16年我国饲料企业由12291家下降为7047家。但单位饲料企业产量显著提升,由2009年的1.21万吨提升到2016年的2.97万吨,这意味着饲料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整合加速,并进一步摸索养殖一体化发展模式。
1.政府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适当范围的涨价,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一方面,当农民看到某些农产品有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会慢慢地转型农产品的生产,这样是有利于经济生产。另一方面,当物价一定程度上涨时,居民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会涨到他们难以接受的程度。
2.CPI的上涨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CPI上涨时,自然会引起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但是一旦CPI上涨的幅度过大时,超过居民的承受力时,这种商品的购买力反而下降,居民对此种商品不消费或消费相对会减少。
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各地区农产品之间的流通,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波动的影响,从而减少CPI的波动影响。建立省、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农产品从小城镇市场向中心城市转移,疏通农产品物流环节,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4.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秩序稳定。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均衡市场供应,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从而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