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凌之 北京工商大学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逐渐个性化,对享乐型消费的需求逐步增加,传统的消费观念已不能满足80、90后的及时享乐需求,消费者对提前消费以及信用消费的需求逐渐扩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兴起交易规模达到60亿,2018年交易规模增长到84500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26%。预计2020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达12万亿,渗透率将达25.1%,但是与美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渗透率相比依旧很低。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可以改善国民消费习惯及消费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分期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金融场景,促进了大众消费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更低成本、更能准确判断消费者偏好以及更准确的预测消费者风险承受力的优点。
新一代消费主力80、90后已形成,其购买力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迅速发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环境良好,没有吃过苦,具有超前消费的意识。因此,带来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储蓄率持续下降,国民总储蓄率由2011年的51.55%降至2018年的45.4%左右。有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期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而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的不匹配使他们逐渐接受国外提前消费的习惯,并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使用群体。2018年由于监管趋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增速下跌至61.3%,但是2017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高达1682亿元,与2016年交易额相比较增加了475亿元,增幅超过39%。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近年来,吃穿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在总的消费中占比不断下降,而娱乐文化服务等享受型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下降至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57.8%。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万亿,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万亿,增长了25.7万亿,增幅为166.8%。近年来,居民在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型消费以及享受型消费的支出不断增长,2019年服务型消费支出以及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增速高于生存型消费支出增速。
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消费的机制:互联网消费金融使消费者不再受到客户群体、信息不对称以及区域限制等的束缚,将商品、服务以及信贷融为一体,增加了消费者的支付效率与频率,从而弱化了预算约束与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起到了支付平滑和预算平滑的作用。
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支付平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支付方便,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支付平台众多,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电子设备,以移动设备为主。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不受支付地点支付时间的限制,因此可以促进消费,同时也增加了居民消费的冲动性与意外消费。(2)互联网消费金融挖掘了更多的消费者,如时间有限的上班族以及出行不便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3)与现金支付相比较消费者更青睐于进行网上支付,由于心理作用,网上支付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感远远低于现金支付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感。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支付工具提升了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速度和活跃度,又通过提升消费体验扩充了消费群体,从而对居民消费行为起到平滑作用。
预算平滑。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使消费者先消费后支付,缓解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促进消费。
政策建议:(1)建立全面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体系,特别是电子合同、个人信息保护、资金监管等等,这些领域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细化和可操作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逐渐增多,要尽可能少的减少监管套利,使得所有的消费金融机构都在公平的、平等的环境之下开展竞争。
(2)提升服务消费的占比。提升居民在服务型消费以及享受型消费等方面的消费额。国家出台的政策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短期方面。可以刺激体育、娱乐和旅游等行业。二是中长期方面。主要是文化、健康、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是重大的改革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措施破解。当前,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对于典型模式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