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探究

2020-07-12 08:02付少杰张革秋
消费导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调研思政教学模式

付少杰 张革秋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一、教育教学改革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教学与技术在改革中不断创新融合。从最开始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服务教育,到现如今的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从辅助手段到主要形式教学在不断创新,但是改革的初衷贴近学生的教学目标一直未曾改变。

(一)深化教学改革,“教育+互联网”成效显著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蓝墨云班、学习通、问卷星等移动学习交互技术,各个高校开启了“教育+互联网”教学的积极探索,并于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互联网”为基础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

高校的“教育+互联网”探索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试方式的突破,即开创了学校无纸化考试的先河,从无纸化客观题考试提升到网络考核,部分学校实现了完全的无纸化考试。第二阶段,过程性考核的探索。各个高校利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在探索线上过程性考核,尝试将学生参与讨论、作业提交、阶段测验等均在线上教学中进行。第三阶段,教学资源的网络分享。各高校及网络平台将课程计划、课程课件、微课视频、期末考试题库、电子版教材等资源上网络平台共享,方便各高校教师之间的云教研。

各高校基本实现“教育+互联网”的全落实,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学APP已经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改革探索仍在不断深入,“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逐步向“互联网+教育”的迈进。

(二)专业思政导向,“互联网+教育”积极推进

为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各高校积极响应并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在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对教学形势进行大胆的尝试。“教育+互联网”仅将互联网作为教育的手段的简单融合时代已经悄然过去,“互联网+教育”将教育与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的灵活自由与教育的复杂多变完美的契合,相得益彰的发展。各个高校在探索SCL式网络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建立有效的网络资源库。一种分类方式是资源库分级成:预习型、课中课型、复习巩固型等类别,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选取。另一种分类方式,是资源库按照专业不同专业的案例进行分类,通过贴近专业的内容选择实现SCL教学转化,从而实现PASCL(以学生为中心的测评机制)的网络教学新格局。第二阶段,贴近专业的资源分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联系学情是思政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因此,为思政建设寻找新形式,是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为学生对思政课内容入脑入心寻求有利途径。第三,拓展学习主阵地,教学手段变学习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把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网络教学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学改革实现质的变化。

二、教育改革在调研中不断贴近学生

“互联网+教学”逐步推进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形成。互联网也不单做为教学手段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从调研到教学,从成绩公开到教学评定,互联网在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地贴近学生。

(一)教学及时跟踪调研,推进教学改革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应不断地跟进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教学改革的内容。从学生更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实证,再到同学们对思政教学的困惑,再或者对思政教学改进的建议,都可以通过教学调研实时跟踪。“互联网+”技术为调研减轻了负担。区别于传统纸质调研的复杂性,在方式上互联网+调研使得调研者与被调研者都获得了轻松,在内容上也增强了调查问卷的私密性。学生通过问卷直抒己见,教师通过调查内容推进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注重实效,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改革要注重实效,一方面贴近学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将教育改革的措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诉求上。比如,在“互联网+”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不要将“互联网+”教学变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教育的主导在教师,要将教学改革的措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比如,学生的价值观在养成的阶段,对学生的调研结果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调整,对调查中出现的价值问题要及时引导。另一方面,贴近学生才能促进教育良性发展。教育讲求因材施教,大课堂式的教育模式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改革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应多探索因材施教的措施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三)教学改革信息公开,促进教育公平

“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学也在于互联网搭载的过程中变得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适应这种公开化、透明化的必然变化。一方面,互联网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无法避免的监督机制。教育的方方面面随时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受到大众舆论的实时监督,优点会被快速传播,缺点也可能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互联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公平机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学生的成绩从构成到获取都公开通明,这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学调研促进教学改革的时效性,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促进了教学的信息公开和教育公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将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目标贯彻到教学中,尤其是思政课教学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三、教学改革在疫情中展露成效

2020年初的疫情打乱了高校的开学节奏,“互联网+”教学成为了新年初始各高校的新教学方式,在各高校实践“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SCL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的成效逐步显现。

(一)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学生参与度的最优化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全部教学环节必然在网上进行,在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效果显现中明显优于预期。高校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面授课难以调动的积极性,转移到网络课堂更令人担忧。但网络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远远高于预期,同学们参与语音讨论、文字讨论的热情度增强。同时,学生的参与频率也会从课程初始逐渐降低,但遇到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会参与讨论。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探究中,如何利用好学生线上参与热情,设计好课程讨论话题,通过热情的线上讨论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SCL式教学是努力的方向。

(二)SCL式教学实现了教师教学手段向学生学习手段的转化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完全应用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如何将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学习,是疫情中线上教学老师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成绩细化,邀请学生加入教学环节。比如,除了课堂讲授有限的知识外,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进行分享。再比如,疫情中的网上教学,一定要设置线上学习情况的成绩占比,也可以设置线上实践,实践可以通过直播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实现线上贴近学生的翻转课堂。通过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分值比例的设定,让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手段。通过SCL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甩掉教师被动教学的问题。

(三)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教育+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融合

教育在内容上创新的同时,SCL式教学也应当关注新式的与时俱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自媒体出现的今天,思政教育的阵地应逐步扩大,形式也应逐步扩展。在疫情期间,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不容小觑。在探索SCL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阵地,全方位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比如,在第一阶段,建立思政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同学们广泛使用的微信进行信息交互、价值引领。第二阶段,设立“微信、微博新闻打卡制度”。引导学生们的时事关注方向,使学生们在关注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三阶段,建立抖音、快手公众号。鼓励学生制作视频,通过视频制作传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肩负起价值观引导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调研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