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挑战,疫情的全球性蔓延,给人们带来了焦虑和恐慌,严重冲击与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可以转化为学校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抗疫事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灾难观、提升应对疫情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达到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祖国的教育目的,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疫情:教育的有利契机
疫情是全社会的灾难,但也是教育的契机。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关键是怎么看待这场灾难。一是用客观的态度看待疫情。疫情发生后,一旦不能客观地对待疫情,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偏见,致使认知偏差,进而防控不力,给全社会造成损伤。这些偏见会导致人们过度恐慌、焦虑疑惑,影响社会稳定;还会使得人们急躁、烦闷、压抑,给生活增添无尽烦恼,影响疫情防范。在疫情发生的最初,一些人也的确有过短暂的局限,不能客观、正确地面对,所以才有了李文亮等人的发声。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上下在中央的领导下,很快摆正了认识,全力攻坚、众志成城,形成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大好局面。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疫情,增强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疫情。疫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危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地方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人们的生活秩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疫情,要看到疫情下,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正逐步释放出来,社会经济也在重启和快进。一些行业、企业可能逆势成长,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应运而生。疫情对社会经济形成的压力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网络经济等新兴服务将会快速增长。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疫情,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三是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疫情。我们不仅要看到疫情的肆虐,更要看到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物质基础、有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还有在疫情中义无反顾逆向前行的白衣天使、默默无闻捐款捐物的普通百姓,所以,我们必定有战胜疫情的底气和能力。因此,学校要教育学生全面地看待疫情,看到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大考,看到从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
二、疫情:教育的深刻意义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事件,蕴含着许多弥足珍贵的教育意义,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把握。一是挖掘对生命与健康教育的启示意义。在瘟疫面前,我们竟如此脆弱,生命之花凋零。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健康教育课,让我们重塑生命健康价值观。一时间,免疫力、新冠状肺炎、疫情、抗病毒、中医药、恐慌等成为热门词汇,口罩、洗手液、漱口水、消毒液、营养品成为关注焦点,医药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众信任。其实,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坚持将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加强生命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存的生命关系;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对生命怀仁爱之心、存敬畏之心,做到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
二是挖掘其中的责任教育意义。我国之所以能有效控制疫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疫情防控时,人人讲规矩、守本分。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员出行监管工作的紧急通告》《关于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闭式管理的通告》等公告,让大家自觉地、安心地宅在小区里、宅在家中,用不出门的方式来配合全面抗疫。同时人们对疫情期间强行外出、强闯封闭区、不听劝阻、无视通告、我行我素、聚餐聚会的行为,能够自觉地发起批评,这样的规则意识是当前许多国家做不到的。在疫情防控中体现出来的公民规则意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规则与责任教育。
三是挖掘爱心与共赢教育意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有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资微薄却慷慨捐出12 000元钱。他在捐款的纸条上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捐款的视频和留言在网上热传,感动了无数网友。像这样的平凡人物有许许多多,我们的学生是疫情的经历者,每天的新闻播报、网络上、微信中,他们都见证了一个个暖人催泪的身影。正是这样平凡的善行义举,才造就出国家的伟大,学校要善于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是挖掘蕴含的爱党与爱国教育意义。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国上下都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举国一心、共同抗疫,充分彰显了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因此,疫情防控是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课堂,学校必须利用疫情防控契机,构建德育新格局,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实现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彰显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德育工作新理念。
五是挖掘对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的意义。疫情是全球性灾难,面对疫情,各国应采取果断有力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加强国际合作,相互支持和帮助,汇聚全球资源和力量,戰胜这一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230多个政党联合共同发出呼吁:病毒无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相互支持和帮助。因此,学校要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胸怀和格局,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三、疫情:教育的创新路径
实现疫情防控的教育资源转化,关键是寻找防疫课程中立德树人价值的表达形式,不能简单地只以学校课堂进行教育,而要把家庭、社会、学校、网络真正地融合起来,四位一体,形成教育的合力。一是以社会教育为导向,向逆行者学习。在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他们勇往直前,心中有爱。他们是世人的榜样,是民族的脊梁。所以,向逆行者致敬、向逆行者学习,是最具有时代感和导向性的教育。
二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在陪伴中成长。家长的教育参与和陪伴,是提升孩子认知能力和成长质量的最好保障。这次疫情为家长陪伴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不同的家庭在教育与陪伴上差距很大。有些家长对孩子经常表扬和鼓励,有些家长对孩子经常批评和责备,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多的约束和控制,有些家长给予孩子很多的关照和温暖。疫情中,家长要用爱心陪伴,用尊重陪伴,用责任陪伴,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在践行中收获。疫情防控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人生中的大课。实践性是疫情教育的生命,离开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疫情中的德育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学校要高度注重学生在疫情中的道德实践活动,把课程教育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懂得了什么是其次,践行才是最重要的,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四是以网络教育为补充,在虚拟中求真。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虚拟课堂、远程教育等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生态。学校应当利用网络资源做好疫情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校园学习的有机融合,实现虚拟教育与真实教育的高度互补,使网络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总之,要把疫情转化为教育资源,让疫情防控战役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课堂。
陈旭光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副会长,盐城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原党委委员、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