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祎睿
摘 要 作为至明朝洪武年间就已经存在的小渔村,天津大神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现今开始投入资金建设改造村子,利用其渔业作业的传统优势,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对村落景观重新进行规划与建设。开发规划从保留村落肌理,延续历史记忆为出发点,在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着重保护古建筑和古代村居的环境布置,另一方面则综合现代要素,利用先进设计手法,改造提升村落景观质量,凸显出村落的景观亮点。探索古渔村传统民居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能为新渔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古渔村改造;历史文脉保护与发展;旅游规划开发;村落空间设计
近年来,中國传统的农村景观逐渐消失,单调的村落规划也使得村子本身失去了独特的区位特色。而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村落,渔村的空间布局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乡土景观以及丰富的湖泊文化,都使得对其空间规划及设计有着多重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层面上,对渔村的改造升级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渔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渔村村民的生活条件,而且是一次重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契机。天津市汉沽大神堂正好处于天津沿海的最东端,其所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在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之间,具备着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组合优势。每逢假期,从北京、天津赶来大神堂吃海鲜的游客众多,在海边渔船上购买海鲜也是游客的一项乐趣[1]。然而,作为一个这么趣味缤纷充满活力的渔村,此时也面临着产业衰落,需要升级,面临渔村文化的传承危机:①因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导致渔船码头部分废弃,渔民搬迁,产业不断衰退趋势明显;②随着6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海产品养殖产业、旅游产业比例的逐步加大,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全村搬迁后,以船为家、以海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开海节等传统渔村风俗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③同时,正因为是天津最后一个渔村,所以,这仅存的渔村文化也可能是大神堂村提升的重要资源。
针对一个正在进行还迁工作,渔村文化渐渐丢失的情况,要如何才能在规划开发中使得村子景观新旧结合,既不会破坏其原本的民居风格味道,又可以使得这个古村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适合旅游开发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护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遗产[2]?
1天津汉沽大神堂规划设计理念
在对天津汉沽大神堂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将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结合,有着三个根本的开发原则与目标:
①改造升级的新渔村,应遵守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建筑材料也尽量选用当地特色;②改造建设从整体出发,准确把握古渔村的历史文脉,以保护当地的本土文化为前提,打造具有时代和海岛特色的生态旅游区;③以人为本,设计宜人的空间构架,加入乡土元素,增加旅游吸引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动员群众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带动周边群众致富[3]。
2天津汉沽大神堂改造开发设计要点
2.1 保留村落肌理,延续轻松怡人的场所氛围和历史记忆
在对天津市大神堂的原有村庄环境以及空间布局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渔村民居便是当地最有历史特色的建筑。例如,唐山大地震后留存的海草屋,这是利用芦苇、海草等材料铺就所成,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另外,大神堂本身村落肌理也是有着别样的特点,这种肌理是由约12m×20m的名居合院结合水系,拼贴组合构成。这种地形平坦,水网密布的水乡空间强调出了村落空间与水的关系,相较于建筑,这种院落空间记忆感知也非常值得传承(图1)[4]。
2.2 梳通交通流线,从内向性走向公共性
在古村落的规划中,村落的交通流线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影响着整个村落的公共空间规划,而村落的公共空间规划只有体现了这个村落的特点,才能使得整个古村路充满生命力。相较于原本村落中随意规划的杂乱道路,不仅使得车辆混行,洁污不分流,也导致了通行不便,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总是缺乏直达性,总是会绕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梳理好了村落的交通流线,将村落交通打开,使其从内向性转变为公共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便能影响大神堂的乡村经济,并且能够将村落景观与当地居民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2.3 设置节点性建筑与景观,形成产业旅游渔村特色
天津汉沽大神堂村作为一个建筑格局、风貌保存尚好的村落,其建设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古渔村的特色,要形成古渔村的特色更多的是从小环境入手,也就是从如何展现其特有的渔耕文化以及乡土建筑文化。耗壳的丰富产量、具有海域特点的景观灯、渔船上商讨购买海货的乐趣、石踏步、石坎阶、青石路面,具有大神堂当地风情的景观小品等等设计手法都能交互使用,在整个村落中设置节点性的建筑和景观,将它们串联成多样的轴线,使整个大神堂村形成产业旅游渔村的特色[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天津市汉沽大神堂村的升级改造应在给居民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居住方式,不仅保存住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要从中吸取古人设计的精华,加入现代的景观建筑设计手法,将古渔村的美丽动人更好地展现在现代人的眼中。或许这种对传统与现代美的结合,能够提升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造出更加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立民,任广艳.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思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8,(3):41-46.
[2] 陈璨.广西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环境景观建设规划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3] 刘晃,朱震霄.内生性发展与新渔村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47-49.
[4] 孙琛,黄仁聪.海岛渔业发展与新渔村建设[J].渔业经济研究,2008,(1):20-23.
[5] 韦庆锋.新渔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为例[J].中华民居,2011,(7):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