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蚕桑产业适度规模主体培育的思考

2020-07-10 11:26胡光明
蚕桑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淳安县蚕农桑园

胡光明

(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310021)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茧丝绸集中产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产业是杭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市淳安千岛湖牌蚕茧质量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茧生产基地。近年来,因蚕桑生产模式传统、规模效益低下、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蚕桑产业下滑趋势明显。2018年,淳安县共有20多个乡镇199个村近7000户农户养蚕,饲养蚕种5.6万张,收购蚕茧1950 t,与历史最高年相比,蚕农减少2.2万户(减幅77.1%),发种量减少14.7万张(减幅72.4%),收购茧量减少5394.5 t(减幅73.5%)。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山理论,淳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推动淳安茧丝产业转型升级、重振浙江丝绸金名片”的改革发展目标和打造“中国高端茧丝示范基地”宏伟蓝图。在深入分析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培育适度规模的蚕桑产业发展主体,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的产业发展之路,是我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培育适度规模主体的必要性

1.1 实现由传统种养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

近年来,我市蚕桑产业受制于发展模式低端(主要是农户小规模分户饲养)、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剧、比较效益低下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下降,产业急剧退化。培育适度规模主体,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我市蚕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传统小规模分户饲养模式相比,通过适度规模主体的培育,有利于科学管理和品质保障,从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我市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桑园的成片合理流转,提高桑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和病虫害防控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效激发蚕业生产活力;有利于降低蚕桑生产成本投入,提高规模效益,为推进蚕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实现由粗放型密集型生产向科技化、省力化转变

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通过规模主体的培育,使蚕桑生产由副业变为主业,使传统的家庭劳动者变为职业蚕农,有利于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因为规模化饲养,蚕农更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投入,彻底改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将广大蚕农从传统、原始的生产工具上蜕变出来,推动蚕桑行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1.3 实现由松散型经营向集团化、品牌化转变

近年来,作为中国丝绸行业龙头企业的凯喜雅集团已控股我市淳安县茧丝绸公司,并将以淳安县为依托,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计划投入10亿元将淳安打造成中国高端茧丝示范基地,其中规模主体的培育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通过反租倒包、项目扶持、技术指导、合同订购、优质优价等机制,提高主体效益。同时通过蚕桑副产品资源综合开发,增强规模主体的生命力和示范作用,目前已初显成效,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集团+主体”的模式,已有的规模主体示范点与传统模式相比其规模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表1 淳安县蚕桑家庭农场收益情况调查表

2 培育规模主体面临的问题

2.1 主体培育困难

蚕桑适度规模主体的未来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因此对主体选择要求更高,不仅要懂种桑、懂养蚕,更要懂管理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全国在推进蚕桑适度规模主体培育的模式目前还没有完全定型,可供借鉴的典型不多,缺乏示范效应。所以在新的主体培育上要拓展思维,除在现有从业人员中发掘培养外,重点要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社会能人等加入,把栽桑养蚕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来培育。

2.2 土地流转困难

根据调研和对比分析,在我市特别是淳安县发展规模主体要提倡适度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应控制在1.33×104m2~2×104m2。当前淳安蚕农户均桑园面积在2700 m2左右且非常分散,组建规模主体需要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基础桑园不足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土地流转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均土地面积较少,导致流转工作非常繁琐;二是规模主体的桑园最好是成片发展利于统一管理,要使分散零碎的土地流转成片发展困难更大。三是土地流转费用还是偏高。

2.3 建设资金困难

按照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及农业本身高风险、高投资、低回报特点,培育规模主体建设启动资金量较大,土地流转、土地整理、桑园种植、蚕房建设、养蚕设备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加上前期回报少,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主体很难承担。这也是阻碍当前蚕桑产业适度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培育蚕桑适度规模主体的思路

3.1 持示范带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前,蚕桑规模主体可供借鉴的典型不多,职业蚕农培育滞后,蚕桑产业对农民特别是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当务之急是要培育一批蚕桑产业链长、经济效益明显的示范点。如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黄国成,通过实行连续化多批次规模饲养,2018年全年仅养蚕收入一项就节本增效76200元;此外通过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桑叶茶、蚕丝被、桑果采摘等并通过互联网销售,实现销售额5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3.2 坚持多渠道投入

蚕桑产业同样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特别是蚕桑规模主体,所承受的风险更大,必须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保护,特别是在规模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农业设施用房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积极拓宽对蚕桑规模主体的投融资渠道,建设资金除示范点建设外,可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并负责全额贴息并签订协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与协议相对应的奖励用于还本,协议到期本息还清,解决规模主体缺资金、缺信心的实际困难。

3.3 加大新技术推广

要按照“科技化、集约化、省力化、绿色化”的标准和“高档、高产、高质、高效”的要求,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提高种养科技能力和种养机械化水平,提升蚕桑综合利用效益,让规模主体共享新经营模式带来的改革红利。

3.4 加大技能培训

要加大对规模主体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懂蚕桑、爱蚕桑、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特别是要加强省力化、连续化养蚕技术培训,切实解决规模化养蚕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确保优质、高产、稳产,提高蚕桑规模主体的规模效益。

猜你喜欢
淳安县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淳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析与思考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躲雨
浙江省
淳安县流动少年宫走进培智学校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