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玉芳
摘要:目的:针对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7例,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2019年的患者22例纳为参照组,35例纳为实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和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57%,参照组为63.64%;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疼痛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参照组为72.73%。对比两组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及时缓解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26-02
骨关节坏死是骨科中的一种常见病。当患者的患肢出现剧烈疼痛,导致日常活动受限,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则要考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主要适用于中老年患者。基于老年患者机体退化,手术耐受性差、基础疾病多、康复速度慢等因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仅需要顺利的手术操作,还需要高质量的护理干预[1]。在本研究中,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笔者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并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4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就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的患者纳为参照组,共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5±1.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0.2)年;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患者纳为实验组,共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4.5±1.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0.4)年。从性別、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上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2)意识清楚,自愿参与,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
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护理操作者;(2)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3)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2]。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方案、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①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护理负责人员、主治医生;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手术流程,告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③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用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3]。④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24小时伤口引流量,当引流量异常时,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⑤对伤口进行护理,对渗出液的形态仔细观察,定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⑥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让患者抬高患肢,进行冰敷,缓解肿胀疼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对于无法忍受者,可给予适量镇静、止痛药物。⑦积极预防并发症,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尽早拔除导尿管,给予会阴擦洗,预防泌尿系统感染[4]。⑧引流管护理:术后,应为患者行引流管护理,每隔30min进行1次引流管检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与量,每1h观察1次,若引流量超过50ml/h或是术后3-5h未见引流量,则应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若引流液颜色鲜红则应检查有无出血等情况。确保切口敷料整洁且干燥,及时擦除渗血或是渗液,及时更换敷料。避免引流管弯折、堵塞、受压或是滑脱,确保引流治疗的安全性。使引流袋低于切口水平面约30cm,避免引流液回流,引发逆行感染。根据引流量确定引流管的拔除时间,若24h内的总引流量低于50ml,则可拔管。而后按压周边皮肤,使引流管穿刺部位的皮下积血彻底排除。⑨功能训练:术前给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继续进行该项训练。[5]。拆线后,嘱患者坐起,于床上行关节训练,若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佳,则取直立姿势,经家属搀扶后尽快下床。可借助双拐行走小段距离,期间应小心谨慎,做好防护处理,避免摔伤。病情基本康复后,行踝关节屈伸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延长下床行走时间。但若出现下肢疼痛等症状,则应报告医生,评估下肢血流情况,行对症治疗。
1.3护理评价标准
1)利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日常活动、步态和活动范围等维度,共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69-79分为中,69分以下为差。2)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3)利用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简称BADL)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大便、小便、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活动、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10个维度,共100分,分数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4)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判定患者的疼痛程度;5)记录患者疼痛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6)利用自制评价表测评护理满意度,包括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与沟通技巧,共80分,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满意(39-59分)、相对满意(18-38分)和不满意(0-17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检验方法用?检验;计量数据表现形式为(
),行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
实验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57%,参照组为63.64%,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参照组为31.82%,实验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比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義。见表2。
2.4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疼痛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疼痛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参照组为72.7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患有严重关节炎的患者往往伴有关节畸形、关节不稳,活动时有剧烈疼痛,严重者无法走路,行动受限,对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根除晚期关节炎病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骨科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案。但是,手术带来的应激、创伤以及老年患者的不耐受性,患者在术后会有剧烈疼痛,并且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护理的难度[6]。
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更注重于患者的个体需求,从患者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7]。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且心理脆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伤口进行护理,避免感染;密切观察出血量以及引流液的性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采取应对措施;对术后疼痛护理,采取物理方式进行冰敷、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及通过音乐等方式使其分散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度;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8]。由于术后初期活动受限且伤口疼痛,有些患者害怕移动拉扯伤口,长时间卧床易出现褥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由于手术中的麻醉易导致肺部感染,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将患肢架高,定时翻身,以及进行有效排痰,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促进患者的康复[9]。此外,引流管护理能够保证引流顺畅且安全,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检查引流管使用情况,可防止导管弯折。以引流量为基准,确定拔管时间可保证手术疗效,预防感染。功能训练中,股四头肌训练的目的是保护患者的下肢功能,尽快活动关节,预防关节僵直等不良反应[10]。术后坐立、直立与行走训练可尽快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缩短治疗周期[11]。踝关节运动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上训练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与病情恢复制定训练方案,并定期评估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案,体现出优质护理的个体化原则[1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57%,参照组为63.64%;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疼痛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参照组为72.73%。对比两组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疗时间,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努尔古丽·买提哈提,史凌云,李雪,等.骨科护士对加速康复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的知信行分析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5):697-701.
[2]LuYiran,WuZongming,TangXianzhong, et al.Effect of articular capsule repair on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 by the anterolateral approac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9,47(10):4787-4797.
[3]贾瑛,李潇.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护理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4):382-384.
[4]Handong Xu,Kai Chen,Dekun Zhang, et al.Torsional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materials of an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Polymer Edition,2018,29(5):562-581
[5]孫康,李林.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1):4011-4012,4013.
[6]Zhang, Dekun,Chen, Kai,Xu, Handong, et al.Torsional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materials of an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2018,29(4/6): 562-581.
[7]于晓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焦虑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01):100-102.
[8]Wu, Bin,Qin, Ming,Xu, Tao, et al.Correlation of GSTM1 gene deletion in joint synovial fluid with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8,16(5):3821-3826.
[9]罗海英,崔明武.优质护理干预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376-1377.
[10]Jayanta Kr. Biswas,Subrata Saha,Santanu Majumder, et al.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to Provide Dynamic Stability to the Lumbar Spine: A Finite Element Study[J].Journal of long-term effects of medical implants,2018,28(2):101-109.
[11]杨宇凤,陆茜,廖淑梅.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64-565.
[12]周红艳.临床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