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壮壮 赵蓉 吴红
摘要:目的:对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特点以及患儿预后进行分析,从而对患儿预后做出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0例颅内出血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并对这60名患儿出院后进行1-3个月随访。结果:1年半时间内诊断颅内出血患儿34例,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者30例,对这些患儿进行随访1-3个月。共有11例失去联系;4例出院后1天内死亡;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10例;颅内出血组a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5%、60%、90%,对照组a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4%、25%、1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颅内出血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越重,预后越差。
关键词: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振幅整合脑电图;预后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96-01
前言
颅内出血是目前导致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少特异性,漏诊率较高【1】。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 aEEG)是一种侧重提取显示长时间脑电监测的幅度信息,从而反映出大脑电活动的基本状态与规律。与常规脑电图相比,aEEG 具有电极少、操作简单、图形易判读、可标注临床事件,可防止因护理操作所产生的的运动伪差而干扰结果判读,对患儿脑损伤预后的判断提供可靠指标【2】。我科于2016年引进振幅整合脑电图(型号:Nicolet Monitor),神经组医师能熟练操作此设备。目前国内在aEEG在颅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方面的研究不多,西藏地區尚无此方面的报道。因此,积极开展婴儿颅内出血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评估十分必要。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4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伪差较多,无法判读4例,共计30例,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其中颅内出血组患儿: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患儿:男20例,女10例,年龄范围: 30分钟-12个月。纳入标准:①影像学(CT或MRI或头颅B超)证实确有颅内出血;②父母世居高原地区且患儿出生于高原地区;③婴儿患者。排除标准:①外伤所致颅内出血;②母亲凝血功能异常
2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方法和判读
使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型号:Nicolet Monitor)对颅内出血组及对照组患儿进行脑电图记录。电极位置:双侧顶骨附近,相当于国际10-20系统的P3-P4位置。电极安放前局部皮肤用酒精棉签或磨砂膏充分清洁,去除局部油脂,如头发过密,需局部剔除毛发。一般记录时间为2-4小时/次。通常aEEG结果分为三类:1. 正常aEEG:振幅正常(波带上边缘幅度值>10uV,下边缘幅度值>5uV);2.轻度异常aEEG:振幅轻度异常(波带上边缘幅度值>10uV,下边缘幅度值≤5uV;或振幅正常但伴有癫痫样电活动的aEEG,原始脑电偶见癫痫波);3.重度异常aEEG:振幅重度异常(波带上边缘幅度值<10uV,下边缘幅度值<5uV,睡眠周期消失,原始脑电可见多量癫痫波成簇或持续出现)。
3.随访方法及预后评估
以出院后3个月或者3月内死亡时间为随访终点,采用门诊随访,对于一些地处偏远地区,不能够按时至门诊随访者采用电话随访,预后评估根据丹佛发育筛查量表,能完成到相应年龄段的动作表示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
4.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和 Spes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1.aEEG结果
在病例组30人,连续型脑电图20人(66.6%),睡眠-觉醒周期成熟2人(6.8%),发生痫样活动8人(26.6%),对照组30人,连续型脑电图27人(90%),睡眠-觉醒周期成熟2人(6.8%),发生痫样活动1人(3.2%),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连续型脑电图P=0.028,x2=4.812;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睡眠-觉醒周期成熟P=1.0,x2=0.000;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发生痫样活动P=0.011,x2=6,405。
2.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
共纳入60例患儿,颅内出血患儿30例,非颅内出血患儿30例,其中颅内出血组:正常aEEG 4例(13.4%),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1例。轻度异常aEEG 15例(50%),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9例。重度异常aEEG 11例(36.6%),预后良好1例,预后不良10例。对照组:正常aEEG 25例(83.3%),预后良好24例,预后不良1例。轻度异常aEEG 4例(13.3%),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1例。重度异常aEEG 1例(3.4%),预后良好0例,预后不良1例。a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颅内出血组与对照组之间脑电图结果及预后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电图结果x2=29.909,P=0.000,两组之间预后结果x2=20.376,P=0.000)。
讨论
1.预后分析
本研究的60例患儿,对其进行随访1-3个月(颅内出血患儿30例,其他疾病患儿30例)。共有11例失去联系(颅内出血组6例,其他疾病患儿5例);4例出院后1天内死亡(均为颅内出血组患儿);预后良好35例(颅内出血组4例,其他疾病组31例);预后不良10例(颅内出血组7例,其他疾病组3例);这与乐玮琳的研究结果相似【3】。
2.aEEG結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的60例患儿,(颅内出血患儿30例,非颅内出血患儿30例),两组之间连续型脑电图P=0.028,x2=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他疾病的患儿aEEG脑电图的连续型优于颅内出血患儿;两组之间睡眠-觉醒周期成熟P=1.0,x2=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他疾病的患儿aEEG脑电图与颅内出血患儿的aEEG脑电图均无睡眠-觉醒周期,这个与婴幼儿脑组织发育有关。
颅内出血组a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5%、60%、9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4,P=0.042),对照组a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4%、25%、1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0,P=0.004),随着aEEG异常程度升高,预后不良率增加。
综上所述:aEEG结果越重,预后越差;因此对于颅内出血患儿,应积极救治,尽可能减少其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当然本研究病例仅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单中心、小样本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芳.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8(22)125-126.
【2】El-Dib M, Chang T, Tammy TN, et al.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 neonates. Pediatr Neurol. 2009,41:315-326.
【3】乐玮琳.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40例临床特征与预后 [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