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问

2020-07-09 03:47马传宝王邦振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长方形图形师生

马传宝 王邦振

课堂中的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通过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问”看似简单直接,实际上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于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既有利于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特点,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如在《认识钟表》,这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识性知识,情境创设也就变得非常简单。让学生看着教室当中悬挂的钟表进行一些提问;还可以结合提出一些情境性的问题,如每天小明在早上6点半起床,在7点半离开家门去上学,在校学习一天之后,会在下午5点半准时回到家里。请问小明每天在家的时间有多少?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每天都在经历非常熟悉,更加感兴趣,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

  • 鼓励学生,大胆“疑”问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回答,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也要向教师发出提问,将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进一步变得清晰化。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力不强,知识理解力不够,很多学生不敢提问,产生畏惧感。教师注意避免给学生心理带来过度的压力,让他们能够轻松地提出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都应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其实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避免问题再次出现。所以,课堂教学应以民主开放为主旋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 加强课堂中启发性的问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提问应该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的解答思路,带给学生更强的满足感。教师的提问要提到点子上,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利用启发式提问,将问题指向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考,让新知识不断滋长。

(1)找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采用启发性提问,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技巧,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如学习“角”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一个点向外发散画出两条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在看到图形并听到教师的提问之后,会很自然地展开思考,调动自己以往所储存的关于图形的知识,从而对面前的图形加以定义和猜测。这样一个用心思考的过程非常重要,通過这样的思考,学生们往往会更好地将“角”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掌握了教学的这一难点,老师在讲出角的定义时,学生们理解更加容易,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提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得到新规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将动手操作和已学知识结合起来,当然其中必定离不开恰到好处的提问。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先让学生把圆剪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形状。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就推导出了公式。

总之,要真正发挥 “问”的功能,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内,也要备学生,在此基础上有进行针对性地提问,促进师生之间沟通,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长方形图形师生
小长方形找朋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分图形
找图形
麻辣师生
图形变变变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