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0-07-09 03:30李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策略

李玲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在财政体制方面做出了相应革新,暴露出事业单位在财务统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尤其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内部人员配置和调整时,发现因工作人员素质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原因造成财务统计工作的质量较差。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和单位整体建设,所以本文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统计工作质量水平低下的现状进行具体研究,从管理制度、人员配置和工作方法方面提出保障工作质量的解决措施,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紧随时代步伐,以推动财务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策略

财务统计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的重要内容,根据财务部门的统计数据,管理人员对单位内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进行监督,通过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工作流程和方法上的问题和缺陷,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的有效性,所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中因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工作方法等因素影响还存在较多问题,以下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内容改进统计方法三个方面的策略,优化内部管理,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的因素

(一)工作制度不健全,规定流于形式

我国事业单位在对财务部门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时,发现其中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统计工作比较到位,能完整、有效地整理和保存统计台账和报表制度等财务的原始记录,而有的单位则不能有效地完成这部分工作,出现财务原始记录不全面、台账与原始单据的数据有出入、账目书写和格式不规范等问题,账目整体质量不高,增加了抽查工作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单位人员配置中出现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证书的人员。以上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事业单位未及时健全工作管理制度,使工作流程和规范表现出随意化、个人化的特点。

(二)财务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下

事业单位的财务统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影响着财务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高效管理[1]。因为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聘用专业的财会人员,而是临时从其他部门借调职员,阶段性完成任务,严重影响财务统计工作的系统推进,使工作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只是兼职性地完成工作,一方面可能存在未完成任务而工作的应付心态,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本身不是财会专业,做起统计工作也不是得心应手,加之本职工作也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他们就无暇顾及工作质量的问题,从而出现整个财务统计工作书写不规范、账目混乱、数据短缺等质量问题。

(三)财务统计工作方法不科学

在具体财务统计工作可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不及时学习新技能和方法,仍旧采用一些落后的统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导致统计工作效率低下,统计结果精确度不高等[2]。比如:在统计方式方面,部分财务统计人员未选择科学的统计方式,致使统计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就需要事业单位转变落后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质量低下的问题,就需要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为统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从而减少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统计账目不清、流程不规范、材料不全面等情况[3]。比如:在统计报表制作过程中要求明确报表类别和相应统计责任人、审核责任人,同时注明统计时间和上报时间;在业务报表填报方面,区别化、针对性进行填报,例如:合同付款统计表中,要求反映已签订合同的付款情况,由出纳在付款当地进行填报,需要经过财务主管的审核;费用支出报表由出纳填报,反应每个时间段的支出情况等等;在工作交接方面,原统计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担任本岗位工作的,需要与新统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完成统计时间、内容、材料等方面的交接手续。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抽查工作,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到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统计人员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通过奖惩机制提高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視,以责任心的工作状态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

(二)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的主体是统计工作人员,所以必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以专业化技能和丰富经验保障统计工作的质量[4]。一是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招聘方面,选择对口专业或有相关财务工作经验,并且考取了从业资格认证书的人员,杜绝出现调任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临时兼职的情况。在培训方面,完善系统考核机制,开展入职培训、阶段培训和专项培训,使工作人员更深入的了解统计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不仅要求其掌握统计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学习新的知识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时间中,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在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培养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树立时刻维护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彼此监督,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集体利益遭受严重损失。比如:开展专题性培训,请相关专家来进行培训指导,从统计表填报的要求、统计口径、统计指标含义到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讲解,在过程中提出问题,加强互动,同时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场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一对一”辅导,做到培训工作全面化覆盖,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规范化、技术化。

(三)结合工作内容改变统计方法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仍沿用以前的统计方法,导致后续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对统计工作的创新和实践做出相关引导,减少因统计方法所造成的工作质量问题。一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总结问题,为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探索、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二是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科学的分类汇总,提高数据的有效性;三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加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手工统计造成的误差,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比如:利用SPC系统进行过程控制,SPC系统是包含客户、供应商和工作环境的复杂系统,它以科学的控制图理论来保障全过程的预防。或者借助网络进行统计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人们获取更多信息提供了便利渠道,同时也方面了信息传递和相互沟通,所以在工作中电子工作得到了广泛推广,所以统计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工作,减少工作失误和返工量,使原来的“人工式”统计方法过度到“电子化统计”,同时因为计算机的修改和存储功能,可以对阶段性的统计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便于后期查阅。

三、结语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中,存在工作制度不健全,规定流于形式;财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统计工作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本文提出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内容改变统计方法三个策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的革新,使其朝着系统化、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推动我国事业单位高效开展内部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萍.当前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6(29).

[2]陈学芳.改进统计方法提升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的策略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6(4).

[3]张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的建议[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4).

[4]汤志娟.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5(1).

作者简介:李 玲(1979—),女,广东人,统计师,本科,主要从事财务统计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分析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