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轶冉
炎热的天气里,总想寻一处清凉。于是我顶着烈日的暴晒,带着一点浮躁的心情,来到京山美人谷。①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摇摇晃晃地踏上了竹筏,那一排排翡翠般的空心竹上留有上百次踩踏打磨而成的独特斑纹。竹筏途经之处,湖面留下了一道道波痕。那毒辣的日光照在湖面上,竟被这纤纤少女般柔情的水给融化了,散开一片片白光,宛如一池碧水被点缀了几颗珍珠。②
我把手伸入湖中,凉沁沁的感觉立刻从指尖传遍全身。几圈水波在湖面散开,漂在湖面上的树叶转了个圈,随着波痕向远方漂去。这时,我想起周梦蝶写过的一首诗:“你是源泉,我是泉上的涟漪,我们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终相遇,像风与风眼之乍醒。”我不禁悟到,这是一场惊喜的相遇,谁又能想到炎热的夏日可在大自然中寻到一处清凉?③
我抬起头,望见了湖中央的芦苇丛。风就像一个正在奔跑的小孩,在湖面上留下浅浅的脚印,这脚印很快就消失不见了,风并不在意,继续奔跑着,穿过芦苇丛,留下阵阵低吟……④
上了岸,我们步行了一段时间,听到一片嬉戏声,走近才知,原来是人们在一个小潭里玩水。我把拖鞋一甩,将手上的物品扔到一边,也跳入潭中。水花打湿了我的衣袖,但我毫不在意,只是用手臂擦了擦脸上的水,便加入到玩水的队伍中。⑤
我赤脚站在岸边,闭上双眼,感受来自潭水的柔情。一阵微风吹来,我清醒过来。。亲身体验这清爽的潭水,双脚在碧绿的水下游走,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却有机会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幸运!⑥
感谢这一次对清凉的无意寻觅,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也领悟到。。原来寻一处清凉、赏一湖美景是这么令人沉醉!⑦
(湖北荆门市外国语学校)(湖北荆门市外国语学校八·9班)
①开门见山,以“炎热的天气里,总想寻一处清凉”点题。“浮躁的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讓读者与小作者一同期待“清凉”的到来。
②“翡翠般的空心竹”,简短的文字,描写出空心竹的绿,精短的比喻,准确生动。碧绿的湖水如“纤纤少女般柔情”,文字灵动,山水有情。“一池碧水被点缀了几颗珍珠”,描绘出了水波潋滟的画面感。
③小作者伸手探湖,“凉沁沁的感觉立刻从指尖传遍全身”,这是从触觉角度进行的描写。“几圈水波在湖面散开,漂在湖面上的树叶转了个圈”,树叶与水波漾动的镜头描写得十分细致。周梦蝶先生的小诗的引用自然而然,“相遇”让这次寻清凉之旅充满温情。
④青青芦苇丛中,风是奔跑的孩子,文字充满了意蕴和张力。常见的景象,因为注入小作者奇丽的想象而让人感到意兴盎然。
⑤人是最美的风景,寥寥几笔人物活动,人景合而为一,使眼前的画面更加生动。
⑥“是一种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却有机会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幸运”,小作者即兴抒怀,不虚此行。
上岸后又把视线转回到水中,且依旧是写水带给自己清凉、惬意的感受,与上文内容重复。建议写写岸上让自己感受到清凉的地方及景物,比如树下、凉亭中等。
⑦景中蕴情,景为“我”生。远离闹市,于大自然中寻一处清凉,竟是这般美妙。结尾点题,升华中心。
总评
“寻一处清凉”,说是“寻”,但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无心插柳的邂逅。小作者游山玩水,在赏景的过程中寻得身体和内心的清凉、宁静。行文顺畅,抒情自然。小作者善于感悟,“一种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却有机会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幸运”让作文具有了深度。
这是一篇课堂作文,成文时间有限,作文描景不够细致。如进入美人谷,直接写踏上竹筏,而没有对所见之景进行整体描述。下文中也缺少对美景的特写镜头,如加入一两处慢镜头的景物描绘,这份“清凉”会更清晰可感。
(陈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