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07-08 03:24袁秀琴
云南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阿托硬化神经功能

袁秀琴

(安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河南安阳455133)

急性脑梗死病理学变化是供血的颈动脉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引起脑供血中断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由于患者血脂高、血流动性差等血流变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调节血脂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1-2]。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它具有良好调脂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降低脂蛋白水平、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血栓等多种作用,然而临床对于该药的剂量选择缺乏统一标准[3-4],基于此,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剂量治疗,旨在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头颅CT、磁共振扫描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5];发病时间<48h,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药物禁忌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等。对照组59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45~80 岁,平均年龄(60.15±1.83)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9.84±2.76)。观察组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50~78 岁,平均年龄(62.31±1.67)岁;平均NIHSS 评分(9.95±2.58),2 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 组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睡前温开水送服,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剂量治疗,即30mg/d,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剂量治疗,即20mg/d,2 组均持续治疗6月。

三、观察指标 ⑴观察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依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痊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90%以上;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50%~89%;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20%~49%;无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19%以下。⑵对比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⑶分别于治疗3、6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 组患者动脉IMT 值。⑷记录治疗6月后患者复发发生率。

四、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查,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8例,显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22%。观察组痊愈20例,有效19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92%,2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2 组NIHSS 评分对比 2 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2 组动脉IMT 比较 治疗3月后2 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IMT 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2 组治疗后复发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6例,再发脑梗死10例,复发率27.12%,观察组治疗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5例,再发脑梗2例,复发率11.86%,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病理学基础,患者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动性差等因素,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调节血脂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6]。阿托伐他汀属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水解后在体内通过抑制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从而阻止胆固醇合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从而达到调节血脂作用,是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7-8]。

本次研究中,对2 组脑梗死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并不能根据剂量的升高而升高,剂量得到一定水平后疗效也到达峰点。2 组患者治疗6月后观察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由此可见20mg/d 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动脉粥样硬化在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等因素下,引起血流动性差、血粘稠度高、脂质成分不断沉淀,加之各种炎性细胞侵袭血管内皮,进而发病。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动性提高,改善血管狭窄,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改善脑部供血,恢复神经功能[9]。

表1 2 组NIHSS 评分对比[(±s),分]

表1 2 组NIHSS 评分对比[(±s),分]

时间 对照组(n=59)观察组(n=60)治疗前 9.84±2.76 9.95±2.58治疗后 5.07±1.14 3.93±1.09

表2 2 组动脉IMT 对比[(±s),mm]

表2 2 组动脉IMT 对比[(±s),mm]

组别 治疗6月治疗前1.48±0.06 1.49±0.09治疗3月1.37±0.07 1.36±0.05对照组 1.35±0.05观察组 1.18±0.03

动脉腔- 内膜界面与中膜- 外模界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动脉IMT,IMT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它不仅能反映动脉内部状况,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标志,而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便来源于此。动脉IMT 增高可预示脑梗死复发,阿托伐他汀通过各种机制降低血内胆固醇、LDL水平,使斑块体积缩小,增加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动脉IMT,从而预防脑梗死复发。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6月后动脉IMT 显著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且短暂性脑缺血、再发脑梗死病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张志杰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不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调脂作用,长时间治疗后还可降低劲动脉IMT,降低脑梗死复发趋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托硬化神经功能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