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膨胀式支架在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0-07-08 01:20王亚杰
交通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硬化性复发率神经功能

王亚杰,高 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洛阳471000)

颅内动脉狭窄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由血管粥样硬化及血管炎症所导致[1-2]。动脉粥样硬化及管腔狭窄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诱发病因,血管内形成术已成功用于颅外颈动脉狭窄[3]。但由于颅内血管的特殊性,介入支架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与传统支架相比,自膨胀式支架在植入后可以持续提供径向扩张力量,形成良好的血管内重塑,有效改善颅内血液循环[4]。本研究选择我科2017 年3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10 例,观察自膨胀式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5 例;年龄50~80 岁,平均55.26±10.25 岁;靶血管直径狭窄 70%~95%,平均(85.32±14.26)%;靶血管位于颈动脉内侧17 例,大脑中动脉10 例,基底动脉13 例,椎动脉颅内段15 例。观察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6 例;年龄49~79 岁,平均54.14±10.35 岁;靶血管直径狭窄74%~94%,平均(84.03±13.42)%;靶血管位于颈内动脉 16 例,大脑中动脉14 例,基底动脉10 例,椎动脉颅内段1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且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测证实;(2)年龄<80 岁;(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 分,mRS 评分<3 分;(4) 无溶栓及血管支架治疗史。排除指标:(1)脑肿瘤者;(2)存在炎症、静脉血栓及重大感染者;(3)心、肺、肝、肾等器官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4)精神疾病者;(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氯吡格雷治疗。手术时采用局部麻醉,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8F 动脉鞘,对照组采用球扩式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膨胀式支架(Cordis公司Smart stent)介入治疗。术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8 周,阿司匹林 300 mg/d 6 个月,6 个月后单用阿司匹林100 mg/d 维持。

1.3 评价指标 (1)术前、术后3 个月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2)术后并发症;(3)术后6 个月支架再狭窄率及脑卒中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分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12.72%),其中出血 4 例,过灌注 3 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 例(3.64%),其中出血、过灌注各 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支架再狭窄率、脑卒中复发率比较 术后6 个月对照组发生支架再狭窄10 例(18.18%),脑卒中复发11 例(20.00%);观察组支架再狭窄2 例(3.64%),脑卒中复发 1 例(1.8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狭窄较严重时可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程度不一的眩晕、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等症状,甚至引发脑梗死,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6],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颅内动脉狭窄的病理基础是粥样硬化,血小板黏附、凝聚,血管内皮受损,脂质代谢障碍等是导致粥样硬化最主要原因[7]。临床上对症状及闭塞较轻者,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但对症状及闭塞严重者则需要血管介入治疗。

由于颅内血管路径复杂、迂回,支架不宜通过,传统支架介入具有较高风险,治疗不当甚至会引发颅内出血。与传统支架相比,自膨胀式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支架植入后可持续提供完美的径向扩张力,达到重塑血管、降低晚期管腔丢失率的作用[8]。倪小宇等[9]研究显示,观察组运用自膨胀式支架,介入治疗后NIHSS 评分17.34±6.53 分,支架再狭窄率25.64%,脑卒中复发率20.51%,分别优于采用传统支架对照组的22.51±6.73 分、7.69%和5.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16.85±1.48 分,低于对照组的 22.55±2.75 分,支架再狭窄率3.64%、脑卒中复发率1.82%、并发症发生率3.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18%、20.00%和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球扩式支架介入治疗,自膨胀式支架治疗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过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硬化性复发率神经功能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