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颡鱼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疫病,浙江湖州等重灾区死鱼成堆,病情之凶险令人咂舌,养殖户损失十分惨重。此前,本刊对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等主养区的黄颡鱼发病情况进行了报道(《死鱼千万斤!动辄上万斤损耗,不明鱼病肆虐黄骨养殖区,湖州、荆州成重灾区,四川、广西受影响》),消息一经发出便在行业中引起轩然大波。
据了解,最近广东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两年在草鱼、罗非、生鱼等行情低迷的形势下,不少广东养殖户转战黄颡鱼市场,当前广东黄颡鱼的发病情况依然严峻,发病塘口占比较高,有养殖户每天死鱼可达几千斤。由于大多数养殖户对病鱼束手无策,一旦发现塘口发病就大量抛售,而且现阶段又是出鱼高峰期,导致市场行情极不稳定,价格从前期的12元/斤下滑至11元/斤(4两头)。
由于广东黄颡鱼从4月中旬开始发病,市面上一直都有大量病鱼上市,截止目前,病鱼冲击市场的情况已有所缓解,现在佛山西樵已卖出5~6成的规格鱼,剩下的存塘鱼中还有一部分是秋鱼或“毛鱼”,而往年这个时候的存鱼至少有7成左右。部分业内人士推测,今年的这场黄颡鱼疫病爆发导致养殖户提前卖鱼,后期市场也许会出现供应“断层”,尤其是今年的大规格鱼可能供不应求。
小编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发病主要集中于过冬杂交黄颡鱼,病鱼通常会出现“烂嘴烂头”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趴边”现象,鱼塘死亡量从几百条激增到上千条,之后快速恶化,每天死鱼几千斤。“黄颡鱼病害年年都有,但今年的最棘手,十多年来都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急性死亡,4~5d之内整塘的鱼就全军覆没,养殖户为止损恐慌性抛售,卖鱼时鱼贩会针对病鱼大幅压价,比如100斤病鱼里挑出20斤,而剩下的也只能卖8元/斤。”当地饲料厂业务员说道。
然而,目前广东大规格黄颡鱼(5两头)的数量不多,这几天塘头价也有12~13元/斤,所以有鱼在手(不发病)的养殖户出鱼意愿不强,一般都会养到大规格再考虑抓鱼,大家普遍看好今年黄颡鱼的后市行情,惜售待价。而在投苗方面,今年佛山西樵的投苗量与去年持平,而江门等新兴市场投苗量有所增加,因此现阶段黄颡鱼苗供不应求,养殖户还在陆续投苗当中,目前鱼苗养殖情况都比较顺利。
目前,业界对现在黄颡鱼的致病因及病原问题众说纷纭。前不久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团队向外界公布诊断结果,确认当前黄颡鱼所患疾病以鮰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败血症为主,并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存在其他新病原的可能。
然而,现在行业当中也有其他一些说法和观点,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向小编透露,根据他们的调查,水深2~3m、密度特别高的塘口,较容易发病,跟水质的关系很大。由于今年的冬天不太冷,忽冷忽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这过程中客户仍在持续投喂,很少换水及改良底质,忽略了一些保肝护胆和水质方面的管理,平时防控意识有点差。
“我们跟踪的塘口,有些死鱼过万斤的,没有发现哪个塘口的水是很漂亮的,都是突变后开始发病。基本上都是氨氮亚盐很高,或是忽高忽低,没有彻底降下来,不断持续反弹,这样的最容易出事。”据他介绍,“我们现在的处理方案是,有鱼死了之后慢慢把水位稍微放低,放低水位后及时应激处理,投放一次粗盐,加大水体的密度,不要让鱼太过松身,增加池塘溶氧和解毒,这样死亡量会慢慢控制住,慢慢减少,但是如果是第一时间采取消毒措施及大量换水,更会加重病情基本死鱼更凶会在6~7成以上。”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昌福这样认为,“在某一种或者某一尾已经显示出病症的鱼体内,找到某种细菌(包括曾令兵先生的团队认为黄颡鱼可能感染的是爱德华菌)和某种病毒,乃至其他的寄生物,都是有可能的!”
他表示,当某一种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摧毁后,环境中的致病生物以及条件致病生物,就均有可能趁机而进入鱼体内,成为“疾病”的所谓的“元凶”或者“帮凶”了。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艾滋病,事实已经证明,即使有100个艾滋病人,在他们最后死亡的时候,没有几例艾滋病人的症状是完全一样的。其原因就是人体在被艾滋病毒摧毁了其免疫系统后,机体对于环境中的所有致病因子均失去了免疫防御能力。而对于没有免疫防疫能力的机体而言,无论什么致病因子均可以导致其机体的死亡。
我国养殖对虾的病害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国的不少专家已经从养殖对虾中分离到了多种病毒,据说是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甚至对于有些病毒的每一个基因的功能均研究得很清楚了。然而,当养殖对虾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可怜的对虾养殖业者除了将养殖池塘的池堤挖开,将患病对虾放归大海之外,也没有了其他更好的处理方法。
因此,对于养殖业者而言,弄清楚养殖鱼类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采取适宜的养殖技术,才是最为重要的。当养殖业者懂得了如何调节养殖鱼类的自身免疫防御系统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后,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正如他在许多场合下说过的:能否稳定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是评价其养殖技术、饲料以及水产投入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对于黄颡鱼养殖业者而言,在养殖的黄颡鱼尚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就应该注重疾病的预防,除了注意养殖水质的急剧变化、保证水体中存在充足的溶氧量和“四定”投喂饵料等预防措施之外,还可以采取定期在养殖黄颡鱼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酵母多糖和黄芪多糖之类的免疫调节剂,采取在疾病来临之前连续投喂28d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连续投喂7d后,间隔7~10d,再连续投喂7d的方式,通过调节养殖黄颡鱼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的技能,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而当养殖黄颡鱼发生了某种疾病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尽量多开设置在养殖池塘中的增氧机,向养殖池塘内加注少量清水等方式,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让患病黄颡鱼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其次,养殖黄颡鱼受到养殖水体中各种环境因子剧烈变化的刺激时,是导致养殖黄颡鱼疾病发生、加重以及加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养殖业者向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对水体理化因子急剧变化具有缓冲作用的药物,如EDTA、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等,将养殖水体中的理化因子暂时稳定下来,可以避免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对患病黄颡鱼的刺激。
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可以暂时降低患病鱼体的死亡数量的。其三,注意观察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尽量对尚可摄食的养殖鱼类投喂少量添加有免疫调节剂的饲料,通过调节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机能,达到提高增强鱼体抵抗力的目的。其四,如果疾病是由于寄生虫或者某种致病细菌引起的,则可以根据对致病生物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采用适宜的药物进行精准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