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骑行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

2020-07-08 14:22于海燕胡章鸿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行者大运河游记

于海燕, 胡章鸿, 孙 婷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20世纪90年代自行车旅游研究在国外兴起,国外的自行车旅游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对于自行车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包括了人口学特征的识别、活动内容和模式的总结、消费行为的分析等。[1]而我国尤其是大陆学者的自行车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其中一些学者关注了骑行旅游者的动机、期望、体验特征、满意度等方面。苗凤祥,通过参与观察法及深度访谈法,发现单车进藏参与者呈现追求自我实现、寻求出走与自由的欲望等动机。[2]江金波、崔霄,运用推拉理论分析进藏骑行者的主要动机:自我存在的肯定、实现个人梦想、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些动机与一般的旅游者明显不同。[3]胡传东等人以骑行游记为基础,研究表明游客骑行川藏线的体验特点及规律为:在自然的天路,欣赏美丽风景,挑战高原环境,感受征服者的畅爽,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并超越自我。[4]李红辉,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尝试对川藏线自行车游客的旅游动机、游客涉入和游后行为意向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5]张鹏杨、田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环滇池自行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行前期望、实际体验、满意度。[6]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内容分析是研究自行车者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主要方法,而进藏骑行线路因其丰富的地貌景观、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骑行者,也成为研究的焦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络来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行计划,分享旅游体验。发表在各网络平台的旅行游记,因其自发性与自主性的特点成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资料。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遗产保护、文化挖掘和合理利用受到学者的关注。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沿大运河骑行是深度体验其魅力的方式之一,沿线骑行可以领略中国南北乡村及城市的风情,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正因如此,大运河文化之旅成为《中国国家旅游杂志》评选出的国内十佳骑行线路之一。本文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

1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用来分析传播媒体内容的一种社会学工具,一种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内容如文字、图像等转化为系统的、定量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多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高频词、情感倾向等对目的地形象、旅游动机开展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者多采用由武汉大学虚拟学习团队研发的ROSTCM6内容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以内容分析软件输出高频词为基础,通过建立分析类目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揭示大运河骑行者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1.1 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在百度中搜索关键词“大运河骑行”“京杭大运河骑行”“大运河自行车旅游”“京杭大运河自行车旅游”,分别在美骑论坛、风云单车、百度贴吧、马蜂窝、人人网、穷游网、时空网、西祠胡同等网站中查找到大运河骑行游记30余篇,过滤只记录简单行程和不完整的游记,共收集详细记录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骑行全程的游记23篇,时间集中在2013-2018年,将以上材料整理并以TXT文件形式储存。

1.2 文档处理

本文采用ROSTCM6软件进行分词,同时使用NiucoData词云统计,可得出分词词性。首先,剔除“公里”“一个”“我们”“今天”“已经”“还是”“为了”等数词、量词、代词、时间词、副词、介词,保留核心词汇。其次,统一同义词,如“运河”“京杭大运河”“大运河”“骑车”“骑行”“扬州市”“扬州”等。最后,经过剔除和统一,使用ROSTCM6软件进行词频分析,生成词汇表,由于词汇量达到23016个,所以,全文分析选择词频数4以上的词汇约1957个,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1.3 建立分析类目

建立分析类目即对词频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类,清晰的分析类目是词频分析的必要前提,本文借鉴以往骑行体验研究的经验,针对线性文化线路骑行的特殊性,尝试从骑行动机、骑行的空间行为特征、骑行体验三个方面来建立分析类目,结合游记文本,以高频词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

2.1 样本结构

根据游记中所述的内容和照片的识别,分析23篇游记记录者,基本为男性,只有1人为女性。因无法判断具体年龄,只能估算年龄的比例大致为学生占17%,青年人占35%,中年人占21%,退休人员占26%。出行的时间集中在4月到10月,以5月和9月最多,有1人选择春节假期出行。

2.2 高频词网络分析

通过ROSTCM6软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建立高频词网络图,高频词网络图能够通过词汇之间的关系反映文本内容。如图1所示,运河是核心词汇,围绕核心词汇,首先,是沿线城市名称,由内及外为北京、杭州、苏州、扬州、镇江、天津、无锡、常州、淮安、济宁、宿迁、高邮等。其次,是运河骑行体验的沿线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等,最后,是与骑行相关的词汇出发、到达、旅馆、休息等。

2.3 骑行动机

词频分析中,关于骑行动机的词汇有:梦想、经历、体验、感受、成功、人生、希望、毅力、精神、领略、意义、兴趣、锻炼、理想、挑战、内心等,结合游记文本,通过人工编码,将大运河骑行的旅游动机可分为以下8类,如表1所示,骑行者多数拥有多重动机。

表1 骑行旅游者动机分类表

资料来源:①“京杭大运河(南段)骑行笔记” https://www.douban.com/note/592771660/,2016-11-09;②“追随京杭大运河(骑行运河游记)”http://bbs.biket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2348&extra=&authorid=256717&page=1,2013-12-31;③“一个人6天骑行北京到镇江”游记https://you.ctrip.com/travels/jiangsu100066/2747437.html 2015-12-19;④“GT(Grand Trek)——骑行京杭大运河”https://bbs.qyer.com/thread-956308-1.html?authorid,2014-06-22;⑤“寻觅远去的京杭大运河——骑行游记”http://www.mafengwo.cn/i/8033154.html,2017-12-06;⑥“一路上-记我的20日‘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骑行记录”http://www.8264.com/viewnews-22033-page-1.html ,4-12;⑦“GT(Grand Trek)——骑行京杭大运河”https://bbs.qyer.com/thread-956308-1.html?authorid, 2014-06-22;⑧“【驰鹿队】京杭大运河骑游记”http://www.fengyunbik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082&extra=&authorid=58246&page=1,2013-09-12。

从结果可以看出,首先,体验中国南北的风土人情、探寻大运河两项直接的体验占据较大比例。其次,大运河骑行者追求梦想和在路上的感觉也占较大比例。最后,纪念青春、申遗宣传两项具有典型仪式感的动机,体现了踏上大运河骑行的参与者希望通过骑行活动增加生活中缺少的仪式感。

2.4 空间行为特征

大运河骑行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线串点的特征,也称为冰糖葫芦式。骑行者通常从京杭运河的一端开始,串点式骑行到另一端,再乘公共交通工具返程。通过对游记文本城镇等名词词频的分析,见图2。描绘大运河骑行者骑行的空间规律和特征。

图2可知,高频词集中在北京、天津、德州、济宁、淮安、扬州(江都)、镇江、苏州、杭州等城市,作为运河骑行线路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集合,骑行者们往往选择在这些城市游览、休整。

除重点城市外,高频词中还出现四女寺水利枢纽、南旺古镇、南阳古镇、窑湾古镇、车逻镇、平桥镇、邵伯古镇、江都船闸、瓜州古渡、乌镇、塘栖镇、拱宸桥、三堡船闸等运河古镇、古桥、古渡、船闸、钞关词汇。这些高频词汇,表明大运河骑行者能够贴近运河,对沿线做深度的探访,对运河遗产具有浓厚兴趣。同时,词频数的绝对值也反映出一些大运河文化遗产,如积水潭公园、唐官屯、四女寺、南阳古镇、邵伯镇、瓜洲镇、塘栖镇等,骑行者到访率较低。

在远距离骑行中,有些骑行者会选择骑行线路附近的较著名城市做环形式探访,如泰安、南京、上海等,都有一定的到访率。

2.5 骑行体验

沿大运河骑行,骑行者可以一方面欣赏沿路的临河自然风光,一方面在古城、古镇、古渡等节点处游览。本文选取了前50个反映景观、景点的词汇,如表2,可以看出古镇、博物馆、运河广场、古街区、名人故里、园林、传说故事、船闸、码头、船只、渡口、灯塔等为骑行者提及最多的欣赏点。

表2 游记景点、景观词汇频数 单位:次

为了进一步描述大运河骑行旅游者的骑行体验,筛选出反应大运河骑行感知的形容性词汇50个,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将50个形容性词进行编码,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归纳为6个维度,分别是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

6个维度中,古老、自然、独特、美丽是大运河沿路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风景带给骑行者的直观感受,畅爽和挑战反映了骑行者感官感受基础上的深层次的自我体验。

表3 感知维度

2.6 消费行为分析

游记中关于住宿的高频词汇中,“旅馆”出现最多为41词,其次是“宾馆”和“旅店”,结合骑行游记分析,骑行者多数选择在节点城镇住宿,花费在30~80元/人/天,通常不会选择高星级酒店住宿。有一个骑行者住宿的方式以借宿和搭帐篷为主。特产和小吃类词汇中,德州扒鸡、狮子头、蟹黄汤包、水饺、银鱼、烧卖等词汇词频数较高,可见,品尝当地美食也是骑行者重要的沿途体验。

3 启示和讨论

3.1 突出文化特色,增加运河骑行的仪式感

首先,基于大运河骑行旅游者动机的分析,提示运河骑行线路的宣传应不断深化线路的运河文化形象,并以体验南北风情差异为特色。正如游记中提到“你从南方行到北方,看着米饭变成馒头,越黄河、跨长江,你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其次,纪念青春等动机体现了骑行活动的仪式体验。可借鉴较为成熟的骑行线路经验,引入运河骑行护照系统,增加运河骑行的仪式感,如在运河起点颁发骑行护照,在终点、沿线古镇、纪念馆、博物馆、渡口等设有盖章点,加盖运河特色印章,唤起人们的文化认同,增加仪式感。

3.2 加大运河古镇、古渡、古塔的保护

沿运河的古塔、古渡、古镇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也是骑行线路和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如前所述,对于大运河骑行旅游者,一些遗产点的到访率也不高。同时,一些游记也记述了到访遗产点无迹可寻的现状,如“如今的临清钞关只剩下一面外墙而已,内部结构早已毁坏”,“瓜洲古渡已一片衰败”,“可惜古渡已经不复存在,带着惋惜渡过了长江”。应以大运河遗产保护为契机,合理地修缮、保护、利用这些运河遗迹,为旅游者带来更完整、深刻的文化体验。

3.3 完善骑行线路标识系统

通过游记高频词分析,大运河骑行者基本上是选择国道、省道进行骑行,尽量地靠近运河,但是,从游记中也可以发现,沿路只有遗产点的标识,并没有骑行线路的标识,导致骑行者错过运河遗产点或难寻运河踪迹。其实,早在2009年运河研究专家齐欣就提出“大运河遗产小道”的概念,尝试通过公众的力量在沿运河100米的范围内形成一条体验线路,并强调其文化保护和传播的功能。但是,在收集的23篇游记中,只有1篇提到了运河小道,并尝试体验运河小道。可以借鉴这一理念,进一步完善运河小道系统,尤其是标识系统,设置运河遗产线路特色的统一标识,使得骑行者通过标识和GPS系统能够准确地选择线路,此标识系统也可为当地骑行和徒步爱好者使用。如同著名的欧洲圣地亚哥朝圣者之路一样,徒步旅行者可以通过特有的贝壳标识顺利地完成旅行。

3.4 因地制宜打造精品骑行路段

通过骑行游记分析,在整段线路中,一些路段骑行者感知较好,如“整个行程,这是紧紧沿着运河岸边走的最长的一段路,左边是237省道,右边就是大运河;路况好得不行,天气更怡人,一路美景”,再如“该区段运河整治得较为壮观。河面很宽,两岸建有供游人及当地人休闲晨练的可步可骑的绿道”,还如“乘船环游苏州护城河观运河夜景”。应完善这些路段的骑行系统建设,加大运河精品骑行路线的宣传,并为其他段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作用。

4 结论

研究表明,大运河骑行者与其他长距离骑行路线相比,出行动机在体验中国南北风情、追随运河文化两个方面比较突出,而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等动机有所减弱。大运河骑行旅游者贴近运河骑行,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既感受到沿岸城镇悠久的历史,运河的兴衰变迁,又体验了中国南北的风土人情,领略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挑战自己,丰富人生,可谓是穿越时空的修行之旅。

猜你喜欢
行者大运河游记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大运河,行走山东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