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

2020-07-07 21:28林颖璐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实践创新品牌化

林颖璐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党建情境出发,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阐述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具体途径和经验成效,探讨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实践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党建   品牌化   实践创新

过去两年,我国教育系统力抓党建质量,教育部党组部署全面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广东省委也全面部署《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在2020年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随后,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研究制定了《全省高校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主题,着力解决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党建质量整体不高等问题,开展达标创优活动,树立基层党建品牌。《实施方案》提出,高校应注重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化长效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扩大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在高校提高党建质量的过程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

1.一些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一,一些党员思想认识上重视程度不高。高校党员群体中,无论是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教师或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大局观念仍有待加强。当基层党组织活动与本身科研、教学、学习或社团活动出现需要协调冲突的情况时,往往放弃参与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机会,对基层党建工作关注度不高、重视不够、积极性不足。第二,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形式欠缺丰富性和多样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仍继续按要求开展。以互联网和相关软件为载体,积极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会、理論学习和党员分享会等。但形式大多局限于集中式在线学习,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感召力和活跃性。同时,在线下党建活动组织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始注重“走出去”策略,组织党员前往党建教育基地的现场参观学习,但在活动场地选择上重复率较高,对于党员的吸引力不足。另外,党建活动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党建活动的参与度与拓展性。第三,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部分基层党组织只关注大抓党建任务,没能较好地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无法形成齐抓共建相促进的新党建工作意识。

2.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时代内涵。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高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第一,品牌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增强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品牌,发挥优秀党建工作品牌的影响力,才能确保党组织对于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地位及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作用。第二,品牌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推进,进一步促使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第三,品牌建设是激发高校党组织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重要的活动载体,要紧密围绕建设目标,探索创新,激发高校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开拓高校党建活动新内容和新发展。

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全面高质量发展,品牌化建设是其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

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树立“大抓党建、抓大党建”的理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品牌为抓手,强化基层党建主业意识,重点培育党建特色项目,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和发展,通过党建品牌群的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取得重要突破。具体品牌化建设实践路径包括:

1.打造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群,引领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外云山学生勤工助学党支部的带动作用,设立云山学生党建奖章,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培育一批紧扣时代脉搏、深得年轻人认可的学生党建品牌。学校党委在育人上致力于“两融合”,全面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一,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提高专业思政工作能力。各二级党组织开拓创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丰富有益的党建品牌活动,例如国情世情教育,“译者视角看两会”等,助力科研教学新突破。第二,党建与实践相互融合,提高社会服务工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党员志愿服务及专业实践基地,创新党日活动,打造党建品牌活动,探索校企合作多赢模式,协同培育国家优秀青年。

2.打造思想教育创新品牌群,提高思政教育实效。通过推进“铸魂·系扣”工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树先进、学模范,鼓励向社会的先进学、向身边的模范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树立模范典型,以榜样引领教育党员。学校党委坚持选树优秀党建工作典型,通过评选模范党员和师德标兵,对其进行表彰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部分二级党组织实施党员标杆系统工程建设,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标杆”的理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搭建交流平台,创新主题教育方式。学校党委连续多年开展师生党员主题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紧扣时代主题,由校党委书记带队,到校外各优秀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在师生中积极搭建对外学习平台,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3.打造讲好中国故事品牌群,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作为一所涉外型大学,广外党委主动担负起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使命,全校师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在社会志愿服务、访学交流等场合,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外青年教师艾河旭前往伊拉克为国际抗疫工作积极贡献力量。广外多数师生通过在孔子学院和学校海外实践基地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另外,广外致力于多方面搭建了解中国国情窗口,向世界展现中国发展魅力。

三、关于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创新路径的思考

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经验,在对其他广东部分高校工作经验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主要特点有:第一,分散性。很多高校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都提出“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建设理念,但是更多的品牌活动创办主体集中在高校的二级党组织,各二级党组织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党建相结合,呈现丰富多样的党建品牌活动,一定程度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但是,因为各二级党组织党建品牌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呈现分散性特点,欠缺明确的品牌概念和建设目标设计,影响党建品牌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自发性。高校党委强调党建工作的品牌意识,但如何具体开展主题明确的党建品牌时未给予明确指导,大多数党建品牌由各基层党组织自行摸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第三,依附性。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品牌化建设的宣传及适用普遍性有待提高。大多数在校师生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并不了解,主要由于党建活动中较少提出品牌名称,更多依附高校其他党建工程进行,例如党建工作坊、铸魂·系扣工程、党建项目申报等,使更多师生了解的并非党建品牌,而是其他项目工程。基于以上经验和特点,笔者认为,为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创新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品牌意识,做好顶层设计。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以三大品牌群归类,但各类党建品牌活動大多各二级党组织自发组织,品牌群是基于已有品牌活动进行归类划分,对品牌意识的增强效果不强。高校党委可以就党建工作品牌化出具指导意见,明确党建品牌概念,并根据品牌群的划分,界定各基层党组织品牌活动的内容,形成从学校党委——二级院(系)党组织——党支部的多层级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实践的系统性,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的品牌意识。

2.打造品牌活动,保障经费支持。现有高校对于开展党建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已经十分普遍,更多的是通过党日活动的报销、党建项目的课题经费或党建工作坊和其他党建工程的开展进行经费资助。党建工作品牌需要党委的培育与支持,一个优秀的党建工作品牌需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保障高质量实施,因此,品牌活动的经费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将原有的课题经费、活动经费、工程建设经费等根据已建立的党建工作品牌化指导意见进行归拢,转化为党建品牌活动专用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党建工作品牌活动进行先进性评选,并以评选奖励的形式予以经费补充。

3.形成品牌系列,建立长久机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大品牌群为例,通过品牌群的建设方向,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及各院系的专业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日常教学、科研、学习、实习等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有利于提升师生参与度和活跃度,形成长期有效的“党建+”实践机制。

4.扩大品牌影响,保证教育效果。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宣传高校党建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党建品牌效应,将党建品牌活动落地于立德树人的高校最终育人目标。

四、结语

本文结合政策文件,通过对高校实现党建工作品牌化必要性的剖析,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进一步分析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过程中的做法及总结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呈现的特点,并就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创新路径提出指导意见、保障经费支持、建立长久机制和保证教育成效等方面的思考,为进一步有效创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敏,梁靖.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新要求与新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13):75-79.

[2]刘海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理念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实践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51-54.

[3]郑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48):149-152.

[4]何莉炜.创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项目的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5):91-98.

[5]郑泽萍,林梦洁.“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讨——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54-56.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立项项目资助,课题名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编号:2019DJ07Y)。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实践创新品牌化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品牌化经营椒子换来大把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