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

2020-07-07 21:00王倩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新媒体

王倩

摘   要: 新媒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专业课程教学、信息交互模式发生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开始借助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政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实现网络思政教育教学主体、客体和载体的融合发展。本文面对全程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生态,分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引入多元化教育渠道、网络化内容,探究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工作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工作   创新路径

一、引言

2019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中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促进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加强思想政治理念引领、舆论引导,推动多种媒介融合发展。”在这一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要利用新媒体开放、平等、服务等网络信息传播优势,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网络教学资源、课外教育活动的整合与创新,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新媒体概念及其信息传播的特征

新媒体作为利用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硬件为主的数字技术,通过智能手机、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信息资源。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空间载体来看,有着更加广阔的通信平台,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进行海量数据资源的实时性、交互性传输,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远程教育等服务。因此,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传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信息资源海量化。

相比传统实体空间的信息传播而言,网络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资源更多,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内容查看,或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浏览多种数据内容,如边看新闻边播放音乐,这一信息资源获取、使用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2.信息发布传输实时性、交互性。

新媒体可以打破广播电视具有的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发布,用户可以随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与信息发布者展开互动交流,在新媒体平台中信息发布者、接受者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更多的声音开始在网络新媒体上传播并产生影响。

3.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多样、个性化突出。

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中,存在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等多元动态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喜好,发布与之需求相贴切的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影音资源或文本画面等。也就是说,新媒体信息内容的组合更加多样化,通过新媒体渠道可以定制用户的浏览需要、个性化需求,面向受众更加细分化的信息传播。

二、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契合新时代思想政治传播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数字化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线下“面对面”信息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海量化、多样化信息获取的需求,将新媒体平台引入思想政治内容传输之中,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借助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媒介,可以对各种资讯信息,作出重新编辑与整合,然后以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的方式呈现,不仅是对思政教育“课堂讲授”模式的创新,而且通过从网络中搜集更多的课外思政内容,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材过于片面及教学资源过少的不足,实现多元化思政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活动教育的教学目标。

2.革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教育模式。

新媒体数字化信息传播,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带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使思政知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教育更加层次化、立体化。如当下多数高职教师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聊天群组,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同时,向广大学生群体发送时政新闻、思想政治理念等内容,通过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的多元载体融合,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加快思想政治理念传播、师生互动交流,推进学生思政认知向纵深发展,保证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思政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讲授式”教学,与新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的有效结合,将最大限度地创新思政教育的叙述语言、教学内容,呈现出一种更加鲜活的思想政治表达,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高职教师对于网络化思想政治内容的组织设计,往往针对每单元/每章节的思政理念、重难点知识,设置动画形式教学内容、接地气的新闻资讯、生活故事等,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内容,迎合现代学生群体的心理认知、思政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实现思想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塑造。

三、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网络平台、教育机制建设问题。

(1)仍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主,仅仅通过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网络教学手段,对思想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进行展示,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政学习需求。在思政网络信息平台情况下,思政教育部门、教师、辅导员等不同主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管理活动,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互联、管理业务互动,对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2)教育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与落实,通常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缺少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制度。面对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较少的情况,部分院校没有制订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只是号召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缺乏与思政实践相对应的教学激励、教育保障机制,导致思政网络教育、课堂教学缺乏融合,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处于滞后状态。

2.存在的内部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不少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内容教学,主要将学生学分、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目标,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讲授每单元/每章节思政内容,为学生的政治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过于应试化、理论化的思政教学体系设置,缺乏政治课程教学情境,使整个思政教育的氛围枯燥无味,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性较低,难以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作用。

(2)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弱。高职思想政治课内、课外教育活动,往往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进行政治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设计,忽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中心地位。高校思政教育仍旧以教材内容为主,一方面,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学习认知状况,因材施教地进行层级化、差异化的教学规划。另一方面,缺乏网络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育平台的设置,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平台的应用较少,不能实时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解决学生面临的错误思想认知问题、学习疑难,难以完成既定的思政教育任务。

(3)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建设、实践活动滞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教师等师资队伍,对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当下随着高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招,与之相对应的思政师资队伍却未扩大,校内缺少思想政治师资培训、教师政治教育专业性不达标,以及师资人员缺乏等问题,都制约着思想政治教學效率、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方面,部分院校主要针对党员、预备党员等群体,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教育实践活动,如政治讲座、思政辩论会、政治宣传活动等,较少为普通学生群体提供思想政治实践的机会,高职思政存在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

四、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

1.构建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快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

网络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方式,主要具有信息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可以围绕思政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政实践内容的传达。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入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包括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信息平台,结合思想政治线下课堂教学,对学生展开文字、图像、视频及音频内容的传达教育,可以深化思想政治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思想政治理念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如在思想政治课堂、课下教育教学中,教师借助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建设网络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缺失等不足,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优化思想政治教学流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政学习需求。

2.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原有思政课程“讲授式”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依托网络新媒体信息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符合学生主体认知、学习状况的教学情境,对其进行课内、课外思想政治内容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教学的网络化优势。如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构建类似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教育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学习情况,展开思政课堂理论知识演示、讲解教学,通过多样化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组织实施,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在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的创新方面,通过开设网络党建教育站点,设置课内外在线知识检测、互动答疑等环节,深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政信息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思想价值观念,实现正面影响学生思想意识、行为动态等的教育目标。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创意化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的创意性、趣味性实践教学,是深化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理解与认同的有效手段。在不同院系日常的思政教学过程中,辅导员、教师等主体要利用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通过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思政讯息,引导了解最新时政热点内容、参加校内思想政治实践,实现思政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育的相辅相成。如高职院校党建部门、共青团组织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新时代青年说”“争当护旗手”等活动,使学生将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更新学生的思政理念,发展学生的服务能力。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不同院校思政教学活动,主要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程度不高,以及学生缺乏思政认知与掌握、师生互动较少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与推进,需在原有思政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校园局域网络、新媒体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形成课上、课下思政全覆盖的教育格局,因势利导地进行政治理念、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主体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武传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变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0).

[2]杨涛.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4(07).

[3]范洁婷.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讨[J].时代报告,2018(11).

[4]马洁.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4).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新媒体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