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仪式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

2020-07-07 21:00张王辉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价值

张王辉

摘   要: 国家仪式是一种以纪念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伟人英雄为主题的举国公共活动,是联结民族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有效手段。通过具有集体性、高尚性、神圣化的仪式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创造性地运用国家仪式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将仪式形式和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国家仪式中的参与度,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国家仪式宣传推介等。

关键词: 国家仪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价值

纵观中国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拼搏,不断书写着爱国主义的华丽篇章。随着时代的变迁,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会有所差别,但实质却是亘古不变的。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1]也就是说,国家仪式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殊载体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家仪式的主要分类

国家仪式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和民族基因,通过营造严肃庄重的活动氛围,向人们传递凝心聚力的正能量,努力让他们对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价值理念自觉产生认同。主要形式包括国庆大典、国家公祭日、纪念日等。诚然,每个仪式的形式及内容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指向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家仪式,现从仪式内容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以纪念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国家仪式、以纪念重要节日为主题的国家仪式、以纪念伟人英雄为主题的国家仪式。

(一)以纪念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国家仪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事件对推动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成长收获,都需要以一种方式记住它。例如,南京大屠杀是全国人民都应该深刻铭记的。为此,政府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表达了对死难同胞的缅怀,又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的坚定立场,对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又如,改革开放是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因为全国各族人民借此机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步伐,逐渐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举办了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激励其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以纪念重要节日为主题的国家仪式

每个节日都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特别是国庆节,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政府决定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而且每逢五、十周年都会举行阅兵仪式和庆典活动。党和国家可以此为契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不仅如此,为进一步丰富庆典活动,提升人们的参与感和幸福感,通常还会加入群众游行环节和联欢活动。尤其是2019年的国庆大典,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的规模、阵容都是空前的,习近平的讲话更是振奋人心,既是对过去七十年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这一系列庆祝活动无疑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最显著的作用是强化国民的爱国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三)以纪念伟人英雄为主题的国家仪式

伟人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举办了纪念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诞辰座谈会,客观评价了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越功勋,学习了他们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有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强化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及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例如,2018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了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对于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今,我们所主张的爱国主义既立足于民族又面向世界,是对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仍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向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

二、國家仪式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价值

对每个人来说,爱国不仅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基础本能,更是一种本分和职责,是不需要通过外部力量灌输的。教育者需要充分挖掘隐藏在国家仪式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激发全体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一)国家仪式是传播正能量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谈起爱国主义教育,大家最先想到的大多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听系列讲座及参观革命圣地等方法进行。国家仪式以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进入大众视野,开辟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道路。相对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而言,国家仪式更“接地气”,更具有仪式感,更为人们所接受。具体来说,国家仪式可以将具有共同信仰和价值理念的人们聚集起来,使他们在回忆历史、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由这个集体产生的爱国情绪会随着仪式的推进而逐渐感染身边的人,最终将仪式的氛围渲染到极致,传递的情感在此刻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国家仪式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鼓励,帮助大家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勇敢地迎接挑战,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换言之,这些仪式活动不仅能够赋予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经过科学的引导可以转化为一种信仰。因此,教育者应牢牢把握蕴含在国家仪式中的力量,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

(二)国家仪式是传承历史记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独特载体

历史记忆犹如一束阳光,可以照亮前进的道路。然而人总是会习惯性地遗忘,所以需要在记忆还没完全遗失之前,通过一个载体对大脑进行反复刺激,唤醒记忆深处的情怀。在此意义上,国家仪式可以充当这一特殊载体,因为它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是保留历史记忆的有效方法。这些历史记忆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借助仪式活动搭建起时光隧道,让人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2](299)。此外,仪式活动在拉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使先辈们保留下来的璀璨文化和民族精神尽情地发光发热。每一个国家仪式背后都蕴含着许多元素,当所有元素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就会被充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便得到极大的鼓舞[3](18-22)。例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人们纷纷以“歌唱爱国歌曲”“我和国旗同框”等形式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整个社会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氛围。

(三)國家仪式是巩固国家观念和构建价值认同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个表达国家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国家仪式将抽象的国家观点融入现实的、生动的活动中,使这些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此时的国家形象是具体的、有温度的。此外,系统化的仪式活动还能够强化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支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仪式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激发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经过国家仪式的洗礼,人们可以对民族和国家有进一步的认识,甚至从精彩的仪式活动走向平淡的日常生活之后,继续保持这份爱国热情。也就是说,国家仪式不断传递出爱国的火花,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此,越来越多的政府选择仪式活动提高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对政府和国家的信任。

三、用国家仪式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国家仪式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巩固政治思想和价值理念的有效力量,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宣传场地[4](77-80)。因此,举办国家仪式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不可走过场、搞盆景、异化为形式主义,强调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协同并重,充分利用好这个特殊载体,不断发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功效。

(一)对内讲好国家仪式背后的历史故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5](216)。回顾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先辈们在黑暗中摸爬滚打一百多年,终于找到了通往光明的道路。这一百多年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部无数中国人为了摆脱外国列强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因此,讲好中国近代故事对于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讲好国家仪式背后的历史故事亦是如此。讲好国家仪式背后的故事既能鼓励青年学习、传承英雄们的精神,又能勉励大家铭记历史,增强人们对举行国家仪式的认同感。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可以借助高品质现代化的电影、纪录片、文化节目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因为这些影视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冲击,激励其勇挑时代赋予的历史重担。

(二)提高人民群众在国家仪式中的参与度

举办国家仪式需要经过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过程。从前期的策划到中期的筹备再到后期的举行,每个环节都需花费大量的人力,仅靠一方力量很难把事情做好。也就是说,除了官方机构的引导和部署之外,还可以进行社会动员,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特别是青年一代,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意愿很强烈。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一方面,在仪式活动的前期通过网络征集方案,以便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为传达国家仪式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后期有效开展仪式活动做好预热工作。另一方面,对仪式活动进行现场直播,让民众及时感受活动氛围、了解活动内容,以期达到共享仪式的效果。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一些礼仪制度的优势,不断催生国家仪式的内在动力,以便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三)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国家仪式宣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媒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通过国家仪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可以结合新媒体共同发力,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比如,提前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相关预告,加大仪式的宣传力度,引起国民的关注和重视。此外,为激发人们对国家仪式的进一步回忆和思考,强化教育效果,相关部门还需在事后借助社交媒体加以巩固。具体而言,可以在微信、微博、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上发布相关文章和视频,借此加强群众的互动,使每一个国家仪式表达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最大限度地传递给群众,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让爱国之情深入人心。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对国家仪式的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实质性推进,那么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国家仪式,了解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对一个国家来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重大课题,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持续进步的精神资源。要想让爱国主义在普通大众中实现有效传播、落地生根,应该将其融入各个载体之中,努力发挥各个载体的独特作用,从而形成同频共振的教育合力。其中,国家仪式作为传播民族价值和国家精神的有效手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内容和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马振清,蒋雪莲.纪念仪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呈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

[4]杨宏伟.国家仪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5).

[5]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