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华
摘 要:学生作文“没话写”是一个一直存在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足够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特长”关注:不够。“基于学生自觉的生活作文研究”表明:珍视学生创造天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挥学生观察特长,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创造学生自由生活,可以成就学生天生喜欢的自由习作;允许学生自由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实践验证,发挥学生以上“特长”,学生可以形成生活自觉,作文“没话写”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关键词:学生;习作;特长;生活自觉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60-02
作文,是学生试图把自己生活中的所忆、所思、所想,清晰、生动地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的作品。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下很多学生是没有“生活”的,他们总感到自己“没话写”,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没话写”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无论是过去的“没话写”,还是当下因为时代发展问题而造成的“没话写”,都基于同一个原因,即是缺少对生活应有的“自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其中后者是前者更好的境界。
因此,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们要立足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出发,培养学生自觉地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珍视学生创造天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学生天生就有创造的欲望,学生的创造力常常是令人惊叹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的生活资源是匮乏的,但那个年代的学生,并不缺乏玩具,也不缺乏游戏。没有挑花棒,拔几棵草秆,剪刀一剪,挑花棒就有了。给他们几根皮筋,他们能编出许多跳皮筋的花样。一边跳,一边还有自编的儿歌唱着:“刘胡兰,十五岁,参加革命游击队……”有歌颂革命英雄的,也有充满童趣的。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有了现成的各色玩具,但他们同样喜欢创造。比如,女学生最喜欢的是可以DIY芭比娃娃的衣服,自己给芭比娃娃设计造型。男孩最喜欢的变形金刚,可以把变形金刚变成自己喜欢的造型。
可以说,学生的创造行为就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梦”中,倘若他们的梦不被生活所“打搅”,那他们会愿意永远待在那“梦”里,以至于成为长不大的学生。但,那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因此,学生需要我们将其从“梦”中引导到“生活”中来。
比如,笔者研究对象中的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给芭比娃娃设计衣服,式样繁多,她自己也十分骄傲。于是,笔者专门为她开了一个时装发布会,发布会上,她为芭比娃娃熟练更换衣服的场景让全班同学大开眼界。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请她为本小组同学每人设计一套“时装”,并且撰写“时装发布稿”。她爽快地答应了。为此,她请她爸爸利用电脑搜集了很多发布稿,并且煞有其事地学写起来。在为小组成员举行的“时装发布会”上,她的发布稿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喝彩。从此,她开始留意起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来:各种人等的穿着,新款衣服的广告词,甚至爱屋及乌地看很多产品的广告……她的作文也受这方面影响,逐渐变得生动、多彩起来。
只要教师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学生是有着创造天性的,这应该是引导学生进入自觉生活,从而实施作文指导的基础。
二、发挥学生观察特长,引导学生感知生活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到了哪里都会东张西望,他们虽然不像法布尔那样会对昆虫着迷,但只要是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就一定会认真地“多看几眼”。但为什么即便如此,学生还是没话写呢?那是因为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思维并没有深度介入。这也正是当下我们的习作教学所欠缺的。
要让学生的思维介入,就要引导学生调动多个感官对生活进行感知。当前很多学生确实喜欢观察,但他们只是动用了视觉观察。这也造成了学生的很多作文其实是一种视觉作文。因此,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做“眼耳鼻舌身意”大联动的游戏。有时我们让眼睛和耳朵成为好伙伴,有时我们让鼻子和舌头成为好伙伴,有时我们让触觉和一刹那的想法成为好伙伴。
游戏是有意识的,但它带来的作用是——学生形成了无意识地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没话写了,而且写出来的文字也显得十分丰富、生动。
请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哇!弯着腰的茄子苗終于挺起身子,打起精神了。我摸摸叶子,就像摸着天上软绵绵的白云。它带着绿色帽子,我又摸那还没长大的叶子,真软。我甚至用鼻子闻了闻它们:哇,真是好鲜嫩的味道啊!我还仿佛听到它们“咕噜咕噜”吮吸小露珠的快乐哩!
这样的习作,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完全形成了全方位感知生活的习惯,他们已基本上形成了对生活的高度自觉,笔者以为,生活在他的眼里,已基本上变成了一首诗。
三、引导学生自由生活,成就学生自由习作
其实,正是因为当下学生生活的不自由,才造成了他们对生活失去了自觉。笔者以为,自由的生活才能给学生的习作带来源头活水。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生活不自由,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时代发展给了年轻父母更多的压力,使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教师必须在学生对自由生活的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个自由的空间,笔者的策略就是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释放自己的天性,从而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最终使他们开始自觉关注生活。
那怎样开展丰富的活动呢?笔者的做法,一是利用现成的时令节日:比如在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活动。如立夏节的“蛋王争霸赛”,端午节的“粽子乐乐乐”,中秋节的“我来做月饼”,元宵节的“元宵灯谜会”等;二是抓住每个季节亲近大自然,如春天的郊游,夏天的“西瓜节”,秋天的“我和落叶有个约会”,冬天的打雪仗、堆雪人。三是创造劳动的乐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园里开辟一块菜园子,和学生一起学播种,一起培植,享受劳动的乐趣,一起收获,享受收获的甜美。
请欣赏下面一段话:
哇,真是太快了,我的无花果枝条长出了一个嫩嫩的小芽儿。
小芽儿青中带黄,黄中带青,可爱极了。像一个小娃娃的脸蛋,又像一颗漂亮的小钻石。
浇水的时候,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的时候无花果苗就好像在说:“哼,这么多水,不把我淹死才怪!”少的时候又好像在说:“呜呜,再给我一点水嘛,我要渴死了呀!”这时的无花果就变得很娇气。
……
多么自然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自由而又富于诗意,他们越发喜爱自己的生活了。
四、允许学生自由批评,形成学生反思习惯
只有学会了反思,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才会更加值得注意。如何吸引学生反思生活呢?当然,是发挥学生“批评”的特性。学生对学生的批评往往是“一针见血”的,是自由的。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对学生来说更加合适,学生往往对一种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如何发挥学生自由批评的“特长”呢?当然点评的对象是学生基于生活的作文,而批评的方式当然是自由、自由、再自由。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因此,有时候教师的批改、点评反而束缚了学生的表达方式。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来互相点评,甚至是几个学生分别点评。这样既保留了学生作品的学生特色,又让学生得到了遣词造句能力的锻炼。
学生自由的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批”。笔者常常让学生在教室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自由表达观点,并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和句子的表达。“评”,就是给学生的作品一个定位,这样使小作者有一个自我努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自由的批评就像“沙龙”一样,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自由的,他们的发展也就自由了,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自觉反思,他们也更加认为生活是“生”的,是“活”的了。
总之,学生不能对生活形成自觉,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他们的“特长”被泯灭了的缘故,只有真正让学生的特长发挥出来,他们才能真正自觉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反思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乐趣,才有想写作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生动丰富的习作作品。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的立项课题《基于儿童自觉的生活作文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GH2018155。
参考文献:
[1]周慶华.思维与写作[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5.
[2]陈林.课外阅读课程的闲适性本质及其实践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7).
[3]罗玉梅.新时代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J].课程教育研究,2020,(2).
[4]李初红.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探究[J].才智,2020,(3).
[5]杨红,张婧.中学语文新诗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2).
[6]李铭鸿.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7]马俊良,马艳梅,李祥熙.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