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2020-07-07 08:46王荣江毕建杰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州市赤霉病药剂

王荣江,毕建杰

(1.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253000;2.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山东省德州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辖10 县2 区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841 万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700余万亩。小麦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3%。达到4.2 亿公斤。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小麦生产既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市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1]。在我市的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问题。小麦赤霉病是我市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发性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年份会造成小麦籽粒瘦疵、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赤霉病菌在小麦籽粒中产生的毒素,能引起人类肠道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危害的发生[2]。赤霉病主要致病种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rum),其菌丝或子囊壳能够在前茬作物的残体上越冬,小麦籽粒也可以携带赤霉菌。在小麦灌浆期可以看见受害的植株的穗,自上而下发生干枯,穗部呈现红褐色的发病症状。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年份,籽粒减产占小麦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总损失达33.6%[3]。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程度主要是受到赤霉病菌的数量、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抽穗开花期的天气状况、农事操作及防治措施以及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目前,德州市的小麦种植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种植技术的出现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麦全生育期所出现的病、虫、草等的危害的问题。尽管说药剂防治是目前小麦赤霉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单纯依靠药剂防治,就把赤霉菌病消亡是很难做到的。过去我们所采取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现在看来难以满足目前小麦种植、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例如绿色环境的要求。众所周知,小麦赤霉病单一病害的防治技术,对小麦现阶段的复合型病虫害所能产生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现阶段提出的春季节水、节肥、节药政策,也限制了某些剧毒农药的使用。因此在调查了德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我市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我市小麦生产水平,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都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深远的意义。

1 我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山东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地区,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4 个方面

1.1 土壤费力逐年下降,前茬作物秸秆还田质量不好

通常来讲,小麦的产量水平取决于土地土壤的肥力水平。据笔者调查,近几年来德州市的小麦田的土壤肥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 年土壤调查时,土壤中的有机质1.25%,速效氮75mg/kg,速效磷68mg/kg,速效钾85mg/kg;2017 年调查土壤中的有机质1.0%,速效氮47mg/kg,速效磷21mg/kg,速效钾69mg/kg。可见,我市的土壤肥力显著下降,难以满足小麦高产需要的土壤养分水平。加上前茬作物夏玉米的秸秆还田技术粗糙,导致小麦田间中的玉米秸秆残茬较多,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小麦品种多乱杂,播种量偏大,导致小麦早衰,抗病能力下降

调查发现德州市相当多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偏爱外表大穗型品种,如良星66,良星77,良星99,烟辐188 等。通常来讲,大穗型的小麦品种由于分蘖力弱,易造成小麦亩穗数不足,这是导致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小麦的产量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乘积。而大穗型品种的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尽管高,但是三者的乘积不一定高。大穗型品种种植,农户往往采取缩小行距,加大播量,正常的播量15kg,加大到25kg~30kg/ 亩。而大穗型品种的成穗率的高低往往不受基本苗多少的影响,而是受土壤肥力高低的影响的。结果就会导致小麦冬前群体过高,看上去麦苗很旺,实质上是麦苗消耗了过多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春季小麦快速生长时,肥料和水分又相对不足,导致春季分蘖的很难成穗,冬前分蘖的养分不够,也会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过大的小麦群体恶化了田间的小环境,造成小麦中下部叶片郁蔽而早衰、小麦的抗病性下降,甚至倒伏。

1.3 药剂防治不科学,防治时期普遍偏晚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和小麦全蚀病等病害、金针虫的危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不仔细辨别往往容易混淆;加上农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剂不熟悉、不法农药经销商的错误宣传和误导,导致小麦赤霉病的用药不当,没有对症下药,导致小麦赤霉病的防止失败,最后放弃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发生发展。通常小麦抽穗——开花初期,即4 月20-5 月初这一时段。山东德州市往往受到阴雨天气和大雾的影响,也正是各种蔬菜和水果管理的关键时期。不少农户以为早几天和晚几天防治小麦赤霉病没什么影响,这往往错过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据笔者调查,不少农户多数是在五月上旬,也就是小麦灌浆期,才开始防治小麦赤霉病,落后了半个月的最佳防治时期。

1.4 浇水不当,引发的田间湿度过大,改变了小麦生长环境

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德州市的小麦生长中后期往往出现降水偏多活降水不足的情况。田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跟不上去。长年农民只旋耕、不深耕,导致小麦田出现不下雨就干旱,下雨就涝的现象发生。当降水不足时,农户习惯于大水漫灌,导致小麦田积水过多;每年4 月-5 月份,德州市又常常出现大雾天气。例如,2012 年5 月5 日、7 日、8 日、10 日、11 日,连续5 天大雾,田间相对湿度超过85%,当年小麦赤霉病染病面积达700.05 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5.38%,发生程度为1 级,其中病株率≥3%达220.05 万亩,占小麦面积的29.98%,小麦赤霉病呈现显症快,面积大的特点。

2 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

2.1 开展小麦赤霉病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思想认识

我们先后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为德州市的农民上植保科技课,让农民认识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和科学防治的技术方法,并且在德城区的小麦田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每一个乡镇街道设置1-2名专职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了基层农村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再由基层农技人员在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深入农村,给农户发放了防治赤霉病的明白纸,并进行现场药剂防治指导,小麦品种选用、田间管理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户都充分了解小麦赤霉病病症、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和最佳防治时期和科学的防治技术;同时利用天气预报前后时段电视收视率高的特点,播放专家、教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讲座。

2.2 指导农户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传播

德州市在每天的8 月份就开始宣传小麦赤霉病的新品种,引导农户选购抗病品种;在每年的4 月-6 月份,召开小麦抗病品种田间观摩会,让农户对小麦抗赤霉病品种好不好,好在哪里,农户亲身体验;对新品种实行预约购买,如太麦198、鲁原502、济麦44、濮麦8062、鲁麦14、烟农15、郑引1 号、鲁麦1 号等抗赤霉病品种。压缩济麦22、良星66、良星77、良星99、山农20 等不抗赤霉病品种的种植面积。通过和当地大型面粉厂联系、生产加工高档面粉,凡是种植抗赤霉病品种的小麦,收购价格高2 角钱,农户迅速扩大了抗赤霉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另外,小麦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播种前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3 根据小麦水分的需要,结合天气状况对小麦进行合理灌溉

我们农业部门主动和气象部门联合,在小麦的抽穗期——收获期的2 个多月时间里,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小麦种植户在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在当地灌溉,尤其是小麦抽穗期——开花初期控制农业用水,在小麦生长的抽穗——成熟期坚决杜绝大水浸灌。执行2020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严格的农田用水制度。在未来1 周,无有效降水时,用10 方/ 亩的小水灌溉;当0-10cm 农田的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禁止灌溉;雨后又可以进地时,引导农民及时划锄,及时排水。在每年的秋后,指导农民进行深耕土地35cm 以上,提高耕作层的厚度;同时加速了前茬作物的腐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了菌源。

2.4 加强药剂防治指导,加强防治时期的监督

我们借鉴山东农业大学的小麦赤霉病防治经验,在10 月份小麦播种时,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将小麦种子和敌萎丹拌种后,再播种;在小麦抽穗后——开花初期(通常是4 月20-5 月初)采用敌力脱喷雾,防治小麦赤霉菌的效果可以达到84%以上。也可用戊唑醇拌种,加敌力脱喷雾;或者福美双拌种,加敌力脱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均在80%以上。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或大雾天气,或小麦田间0-10cm 土壤相对湿度超过75%时,注意在首次用药5-7d 内,尽早进行第2 次敌力脱药剂喷雾。在药剂喷施过程中,引导农户一定要把喷雾器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果使用无人机喷洒作业时,选择无风的天气;无人机的高度设置在小麦顶部向上2m 的高度,前进速度2m/s 以内。小麦开花期是小麦赤霉病孢子传播的窗口期,引导农户一定要在抽穗后——开花初期喷施农药。如果小麦开花期结束后,再喷洒农药,就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也就是过早或过晚,都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德州市赤霉病药剂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