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朱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披露,“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6亿人月入1000元,这个数据迅速引发关注。在大城市,1000元或许只是几个人外食一餐的价格,但却可能是某个人的全部月收入。许多人似乎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国家低收入人口所占的比重仍很大,民生保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走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信息,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这当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也应该看到,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仍十分突出。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7,处于警戒线之上。此外,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8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居民收入差距的鸿沟,一方面表现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光鲜亮丽在社交媒体上时有呈现,总是有些人比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而他们也往往会引领消费与时尚的潮流。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会传递给人们一种错觉,即生活富足已经成为一个基本面。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不少人的体感不适,每每有收入数据披露,就有人感觉不真实,甚至会吐槽自己拖了平均数的后腿。
无论如何,不能让“6亿人月入千元”刺痛公众的眼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稳就业,保民生,仍是当务之急,任重道远。
前不久,相关部门发布的一份《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称,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中位数为163.0万元。尽管报告也同时明确表示,“居民家庭资产的集中度较高,财富更多地集中在少数家庭”,但就像“6亿人月入千元”一样,“三口之家平均资产300万”的数据同样让人感觉到错愕。
数据是最容易被拿来做比較、做参照的。公众对收入数据的高度敏感,绝非仅仅是好奇,而更多是出于生计焦虑。也因此,绝不可小视“6亿人月入千元”背后的民意。
首要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都要拿出切实措施,扩大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道路,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就像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言,“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今年中央文明办不再考核城市占道经营,就释放出积极信号,会极大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增加收入。
当下,各地正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保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老百姓脱贫了,富裕了,生活得到改善了,才能够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也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持续缩小收入差距,是必须正视的民生议题。
无论如何,不能让“6亿人月入千元”刺痛公众的眼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稳就业,保民生,仍是当务之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