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苹
摘 要“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给人们留下了很多佳作,而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作品莫过于其创作的《项链》了。他的小说历来都是以其精巧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以及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取胜。但在《项链》这篇小说的解读中,笔者试着在其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之余,更多的探讨其小说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旧中求新;人性解读;人性光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66-01
文本的解读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过程,更何况是对于像《项链》这种主题存在多样化的文章。文中跌宕起伏、前后照应铺垫的情节安排,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都给人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不过其间的人物关系却常常被忽视,比如路瓦栽夫妇的夫妻情,以及路瓦栽夫人与弗莱思节夫人之间的朋友情。故此,笔者将从这一方面去解读《项链》中的人性光辉。
对于“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经典小说《项链》的解读,历来有以下几种传统理解:对虚荣心进行批判,所谓“一朝虚荣,十年艰辛”;颂扬女主人公由迷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人生历程;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以把握的慨叹。而笔者在解读本篇小说时,则反其道而行之,试着读出前人还未品出的味道,读出别人没读出的蕴涵,进而解读出小说中蕴藏的人性光辉。
诗人汪國真曾说:“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路瓦栽夫人从还是待字闺中的玛蒂尔德小姐时就一直梦想着嫁给奢侈、享乐的幸福生活,但命运蹉跎,她只能嫁给一名不能给她这种生活的穷书记员,小小的书记员是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但却能在多处看到这位丈夫为讨好她,满足她所做的一切:费尽心思为她弄来了梦寐以求的舞会的入场券,将自己预备买猎枪的钱给她做参加舞会的晚礼服。
路瓦栽先生为妻子所做的一切是成功的,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是如此的光彩照人,仪态万千。她陶醉于男人的殷勤和女人的羡慕中,完全忘记了被自己冷落在旁的丈夫。可是好景不长,回家之后,她惊恐的发现向佛来思节夫人借来的那挂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不见了,如果这件事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当虚荣心十足的妻子为了显摆,将借来的钻石项链弄丢后,她的丈夫会怎样呢?极有可能会埋怨、争吵、拳脚相加,甚至于干脆离婚。但路瓦栽先生却连一丝一毫的埋怨责备也没有,而看到的只是丈夫马不停蹄的四处寻找,他以一个男人最博大的胸襟,最深厚的爱体贴,呵护着妻子,请问,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丈夫做得到?原谅妻子,包容妻子,爱一个人就不能让她受一点点伤。在猝不及防的意外面前,看到了一个真男人对所爱的人的无尽的宽容。
当那挂昂贵的项链确实无法找回时,路瓦栽先生决然地说道:“应该想法子赔偿了”。“赔偿”二字说来简单,可那挂项链至少也值三万六千法郎啊!三万六千法朗究竟是多少?路瓦栽先生的父亲穷其一生,留给儿子的遗产也才一万八千法郎,要赔偿项链不仅要花光父亲留下的遗产,不足的那一万八千法郎则需要路瓦栽先生牺牲自己下辈子的幸福,用自己一辈子的血汗去偿还,这笔钱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债务,面对这笔巨债,又有多少人愿意承担呢?人性是复杂的,危急时刻最能体现人的本性。路瓦栽先生一旦决定了,就勇敢的去承担,在这艰难的借债中,让学生们读出了他面对磨难和责任时,所拥有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永不言弃的责任感。
举债艰难,还债更难,十年艰辛生活中,路瓦栽夫人懂得了穷人艰难的生活,一下子显出英雄气概,勇担家庭重担,丈夫则一到晚上就给商人誊写账目,夫妻俩没有“患难当头各自飞”,有的是患难时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于此,不仅看到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真情,还看到一个洗净铅华,蜕去虚荣后的美丽灵魂,这个拥有美丽灵魂的人就是路瓦栽夫人,在生活艰辛中,她没有选择逃避、堕落、沉沦,而是勇敢面对,她用自己十年的青春,以最美丽的勤劳、朴实、坚韧去正面磨难。
十年了,终于偿还了所有的债务,但一切都物是人非,当路瓦栽夫人再次见到佛来思节夫人时,她已成了一个贫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面对自己的青春美貌不再,面对昔日好友的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她没有嫉妒,也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地走上前去问好,因为此时的她早已蜕去了虚荣、浮华,拥有了一份自在、从容、平和的心态。谁知造化弄人,当路瓦栽夫人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向佛来思节夫人说明事情原委时,佛来思节夫人却说道:“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的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面对那价值不菲的项链,弗莱思节夫人她完全没有必要说出事情的真相,尽可以在一阵窃喜之后,将其作为一个永久的秘密,从而拥有一笔不菲的财产。但她没有一丝的贪念,而是选择和盘托出,这一切正是源于她的诚实,善良,以及她对朋友的一份真挚的友情。
当人们感叹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时,其实更能在其鲜活的人物形象上看到人性的真爱、宽容、善良、责任感等等美好,他们恪守人性底线,挥洒着人性光辉。这种人性之美,它是跨越了人世坎坷之后的历练;是终止了浅薄狂妄之后的深沉;是告别了无知之后的成熟。这种美丽源于人性本质的善良,纯朴,将感动每一位有良知的人,它如一泓清泉流过人们的心田,洗涤人们的灵魂,滋润人们的心灵。莫泊桑用一串项链串起来人性的美好,也希望人们在自己的人生中能采撷下那一颗颗美好,连缀成属于自己的美丽的项链。
参考文献:
[1]李爱武,从“生活”走向“诗意”——谈《项链》文本解读[J],语文天地(小教版),1019,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