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林火灿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必须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
“稳就业”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置于首位。
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原主任李守镇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很大。建议积极推进优质网上招聘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说,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飞鹤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生产、营销、职能三大系统,面对疫情对线下招聘环境带来的影响,飞鹤迅速开展“云招聘”“云面试”“云实习”,为人才就业稳岗打通“快速路”。
“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刘长庚建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提高低技能、低收入群体就业能力。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潘越认为,可以通过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在疫情中展现发展韧性的新业态、新经济形式,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从长远看,要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业模式也需要一场重构,以产业迭代升级调整人才流动,从线下向线上、从工农业向服务业加速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建议,可以把新就业形态作为稳岗的重要手段,制定更积极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对于解决就业人员较多的平台,根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情况给予稳岗补贴。
“在面对巨大压力的同时,疫情催生了在线经济的快速发展。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远程医疗等成为需求爆发点。”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表示,在线新经济不仅成为我国疫情防控期间和疫后经济复苏的增长点,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
梅国平委员建议,要加大高校毕业生新经济就业创业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新经济就业创业。发挥就业资金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推动保障作用。同时,要针对新经济的特点,结合已有的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分领域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设计出一套适用性强、匹配度高的新经济就业创业培训体系,让高校毕业生真正掌握新经濟方面的就业创业技能。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企业在,岗位在,就业就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已密集出台“减、增、降、缓、服”等政策惠企援企。
“免征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的单位缴费部分6个月,医保的单位缴费减半3个月,每月可以给企业降低用工成本20万元,企业还收到了返还的失业保险金58864元。”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大润发工会主席陈建银向记者算起了企业的减负账。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业受冲击最大,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认为,要千方百计保护中小企业。建议对申报破产的中小企业逐一审核、仔细分析,多部门协力,能够挽留的尽力挽留,保下来就是胜利。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能说明政府援企稳岗的力度与决心: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5项涉企税费延期征收,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建议,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放大服务效应,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代表委员们表示,除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市场主体自身也要自我加压,用勤劳与智慧克服困难、赢得未来。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所说,做企业的就没有不难的时候,企业家必须要迎难而上。
(摘自6月4日《经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