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燕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植物保护站 上林县 53050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 年先后入侵为害非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1-3]。2019年3月25 日上林县在澄泰乡新联村首次发现该虫,随后陆续在全县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现。据各地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虫主要在玉米上为害,百株有虫一般为1~6头,严重时达20~35头;为害株率一般为2%~12%,严重时达20%~35%。如果不及时开展防治,将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筛选更多高效安全的应急防控药剂,保障玉米生产安全,笔者于2019年5月开展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5%甲维盐WG 和5%啶虫咪EC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药剂为60 g/L 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5%甲维盐WG(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啶虫咪EC(华植河北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设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108°704' E,23°449' N),试验地面积为680 m2,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pH值为6.0。现茬作物为春玉米(正大808),长势良好,叶龄数6~8叶。试验前未使用其他任何杀虫剂和杀菌剂。
试验共设5 个处理,60 g/L 乙基多杀菌素SC制剂量50 mL/666.7m2、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制剂量15 mL/666.7m2、5%甲维盐WG 制剂量40 g/666.7m2、5%啶虫咪EC 制剂量45 mL/666.7m2,清水作为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 m2,小区间设隔离行。
采取二次稀释方法配药,使用山东卫士WS-16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在不同处理间更换药剂时,用清水多次清洗喷雾器。施药液量为40 L/666.7m2。于2019 年5 月3 日上午露水干时施药,施药时尽量均匀,试验期间共施药1次。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 d、7 d、10 d和14 d分别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田间虫口数量,每点调查10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统计每小区活虫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数-药后虫数)/药前虫数]×100
校正防效(%)=[(药后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数据采用DPS 系统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can 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P <0.05。
药后3~10 d,各处理的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各药剂处理区的低龄幼虫全部死亡,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氯虫苯甲酰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防效优于5%啶虫咪EC 防效,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 d,F= 37.898 0 ,df1=3,df2=11 ,P=0.000 3;7 d,F=37.160 0,df1=3,df2=11,P=0.000 3 ; 10 d,F= 18.123 0 ,df1=3,df2=11,P=0.002 1)。药后14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EC、氯虫苯甲酰胺校正防效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校正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优于5%啶虫咪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校正防效与5%啶虫咪EC 的校正防效相当(F= 8.802 0,df=3,P=0.012 9)。
表1 4种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氯虫苯甲酰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和5%啶虫咪EC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均较好的防治效果。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还有成虫不断迁入试验地产卵,药后14 d,空白对照区受害严重,植株心叶基本受害,植株矮化,长势差,四个药剂处理区的玉米长势无差异。药后14 d,试验田各小区均发现有低龄幼虫,玉米叶片也发现新虫害损伤。说明以上药剂均无杀卵作用,虽然药剂持效期能达10~14 d,但由于草地贪夜蛾发生期常伴随着新虫源不断迁入、世代重叠等因素造成田间发生状况复杂,难以像其他虫害一样通过预测预报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最佳防治时期,因此,建议每年这一段时期发生量较大时,适当配合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每15~20 d 施药1 次,轮换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