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明
(湖南金科建设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现代社会用水量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就需要基于生态保护原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我国的水力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将需要面临不同区域的气候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使得流域的绿地面积减少,由此将对当地的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一,水利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建设开发能够增加能源的总量,由此为社会生活生产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进而缓解能源短缺的现象,同时通过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能够更好地降低化石燃料使用的概率,进而减少污染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二,除了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之外,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处理,使得生活生产用水能够更加稳定,以此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生产需要;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还能够基于不同时期的用水需求进行水量的调节,由此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雨季期间还可以对洪水进行调度,进而实现防洪抗旱的效益。第三,则是会对农田产生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更好地对水力资源进行调度,同时在雨季期间能够更好地减低农田被淹的概率,使得土壤的肥力以及酸碱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再者,水利水电工程还能够更好地避免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对流域居民生命安全的威胁。
第一,对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原有的河流进行了截流,由此将导致是河湖水流动的速率减缓,同时降低了污染物迁移能力,进而导致整个区域的水质由于循环率低而导致水质受到影响。第二,则是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后将会减少区域的绿地面积,由此将增加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的降水不断增加,同时还会带来雾霾天气,增加当地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
1.3.1 对水域面积的影响
水域面积决定河流水量的变化,也是检测水资源变化的指标之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水域面积的滋养,作为河流中的重要水文特征,水域面积的保护应成为人类发展中的重点内容。水利水电工程对江汉流域面积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此利用卫星探测江汉的流域面积变化,通过图表数据分析,将其作为研究生态环境变动的主依据。如图1所示:
图1 2015-2018年流域内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2015-2018年间江汉流域的水域面积不断地上升,且波动幅度较大,出现峰值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地的气候现象影响是很大的,原先的旱灾逐渐变成了洪涝气候,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1.3.2 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植被对土壤的固定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提高植被指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推进,在水资源得到一定保障时,植被覆盖率也在日益下降,这无疑是给生态环境敲响警钟。根据卫星图像可得图2植被指数的变化率。如下所示:
图2 植被指数的变化曲线
从图2中可知,2015-2018年植被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大的,这就意味着植被死亡率越来越高。在2015年由于水位还尚未超过植物生长要求的需水量,因而植被生长态势良好,变化率处于最低值,而随着水域面积的不断扩大,水位也不断在上升,甚至淹没了植被,根系无法发展。直至如今,水位仍处于一个峰值状态,如果处理不妥当,极有可能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设计师要深刻意识到生态保护理念对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唯有将生态保护理念贯彻落实,才能让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在商业竞争市场上占据优势,因而设计师要不断地综合分析各类学科的交汇点,并充分运用到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去,让生态保护理念得到更好地落实。再者则是要充分了解河流流域的水文特征,掌握其汛期和旱期,进而做好相应的水流量控制工作,在设计上做好水量调控设计,以降低雨季时期,降水对生态水利水电工程的破坏,同时也要在旱期开阀放水,以满足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生产的用水需要,以此提高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性能。
生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保护水体环境的多样性,进而为当地生态发展提供更大的效益。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自然环境以工程建筑位置结合起来,由此实现人们利用水资源的便利性。同时对于河流的流速以及流量也需要进行调节治理,由此加快河湖的水循环速率,避免水质变坏的风险,进而影响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实际上水体环境的多样性是提高当地物种生态链条的重要基础,能够通过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调节。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保护水体内部环境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在生态水程工程设计过程中,做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措施,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深入探究其自我修复的可能性。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工作,没有自然环境的良好支撑,水源将得不到高程度净化,水量的波动也会不断增大,从而影响发电和航运等经济活动,最终影响整体的经济收益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因而在生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以此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同时也能让流域环境更好地恢复。
为了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提升,就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以下将对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
水资源是人们的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令人担忧的,但每一项工程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在调水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如今流域植被指数不断下降的情况,努力提高植被覆盖面积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大面积种植耐旱耐涝的植被,降低其因水位上升而死亡的几率。同时要做好城乡规划,做好排水措施,降低土壤的硬底化,以保证植被根系的正常发展。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河水对河床的冲刷能力也在不断减弱,导致了泥沙淤积,甚至河流改道,严重影响了船只的航行。因而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对下流水量进行补充,抬高河床水位,增加河水对河床的冲刷作用,消除下流工农业用水和出行的忧虑,同时缓解河流下游航深不足和工程建设后枯水期延长的问题。
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有序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到量水而为,建立合理的用水体系,并且要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回收处理,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合理安排水资源的配置模式,做到水资源与汉江中下游已有的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提高经济效益,使之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将生态效益与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由此更好地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升整体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