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市甜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

2020-07-06 10:06王佩佩杨小军张笑笑
北方蚕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百年老树龄蚕桑

王佩佩 杨小军 张笑笑

(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陕西子长 717300)

子长市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海拔930~1 562 m,面积2 405 km2,人口27万人,年平均气温9.1 ℃,年降水量514.7 mm,无霜期175 d。甜桑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存下来的抗寒耐旱地方乔木桑品种,分布在榆林以南,黄陵以北的无定河、秀延河、延河、洛河流域的二十多个县[1],包括子长、子洲、清涧、绥德、延川等县。子长市蚕桑历史悠久,甜桑散植在村前庄后、田埂地头、梁前坡后、山峁沟畔,上世纪80年代以前随处可见一二百年甚至三四百年的老桑树[2-3]。上世纪90年代以后,子长市(2019年撤县改市)大量引种荷叶白、桐乡青、选792、新一之濑等优质高产品种,大力发展川台密植桑园和田埂桑、反坡梯田桑,养蚕用叶转移到高中干、低干养成的新品种桑园上,大乔木桑少量采叶或退出蚕茧生产[4-6]。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业经历了多次波动,挖桑毁桑不绝,尽管甜桑这个地方树种在陕北蚕茧生产及出口创汇中发挥了饲料潜能,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老桑树人工挖除不可挽回,自然消减不可避免,且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还出现了老桑树进城打造园林景观的现象,以致子长及周边各县的甜桑百年老树及品种资源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对子长市甜桑的特性、分布、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对甜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1 甜桑资源调查

1.1 调查对象

子长境内各乡镇村组村前庄后、田埂地头、梁前坡后、山峁沟畔等地界生长留存的百年大桑树。

1.2 调查时间与安排

2019年秋冬季,由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专门成立古桑调查项目组,组织实施甜桑百年老树的调查工作。

1.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乡镇按村组统计甜桑百年老树株数,采取走村串户拜访老农和田埂地头实地观测的方法调查记载树龄和树高两项指标;将桑树生长类型划分为坡地桑、田埂桑、路边桑、川地桑、洼地桑、坝地桑6种,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分类统计,取观察地点树龄和树高的平均值。树龄和树高为综合评估数据,树龄为老农掐算和项目组评估的结果,树高为生长地实际测量与目测的结果,仅供参考。

1.4 调查结果

基于对本地甜桑品种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的认识,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本地才开始引进外地良种试栽的事实[7],本次调查发现:子长市自然生长的甜桑百年老树有498株,分布于涧峪岔镇、南沟岔镇等8个乡镇3个便民服务中心的25个村落,树龄80~130 a,树高3.9~8.0 m,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429株,生长于坡地、田埂、路边、坝地上。详见表1-2。

表1 子长市甜桑百年老树调查统计表

注:观察地点以各乡镇的自然村落为统计单元,平均树龄和平均树高与村落同次序列出。

表2 子长市甜桑老桑树类型与树龄分布统计表

注:树龄分布统计,不足110 a按100 a统计,不足100 a按90 a统计;树高区间按各村组观察地点的最小平均值与最大值平均值列出。

2 甜桑的品种特性与经济性状

甜桑属白桑种,二倍体,历史上以乔木桑树型养成。树干高度80~110 cm,树高6.5 m左右,冠幅5~10 m。其冬芽长三角形,紫色,芽尖稍离枝条,副芽较多;枝条细长,皮粽褐色,节间直,节距3.5cm,叶序2/5,皮孔小,圆形,4~5个/cm2;叶片心脏形或卵圆形, 叶长17 cm,叶幅14 cm,叶面光滑无皱,光泽较强,叶肉较厚,背脉突出,叶尖尖头,叶缘乳头齿,叶基浅心形,叶柄较粗,嫩叶淡紫红色;开雄花,花穗较多[3]。

甜桑是在陕北干旱、寒冷、贫瘠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方桑品种。发芽期3月24日至4月6日,开叶期4月9-16日,发芽率80%,生长芽率21%,成熟期5月5-10日,属早生中熟品种。秋叶硬化期9月中旬,发条力强,侧枝较少。每米条长产叶量春季为128 g,秋季为90 g,公斤叶片数春季600片,秋季350片,叶片占条、梢、叶总量的56.2%。据测定,叶片含粗蛋白20.49%,粗脂肪4.54%,可溶性糖12.0%,灰分11.56%[8]。据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陕西省蚕桑研究所蹲点组的调查,子长中湾村、徐家洼150—200年生的乔木桑可产桑叶190~340 kg,毛家河坡地上50年生的大桑树可产桑叶160 kg, 两三棵桑树即能养1张蚕[2];荷叶白、桐乡青、新一之濑等外地良桑品种,成龄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比甜桑高出20%~30%,但在陕北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这些新品种的冻稍率达1/3以上,而甜桑的冬季冻稍较轻[4]。

3 甜桑的栽植年代分析

甜桑无雌花,因而无种籽可言,历史上以根孽苗分株繁殖或埋条繁殖,嫁接繁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据文献[9]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陕西的蚕桑生产一度有所发展,民国7年(1918年)全省的蚕茧产量达到14 070 t,1931年下降到1 650 t, 解放前夕跌落至325 t,新中国成立后又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据文献[7]记载,陕甘宁边区时期,政府鼓励农民养蚕,子长县已经成为陕北蚕桑生产的重点地域,有零星桑树22 300株;1949年,全县有桑园8.2 hm2(123亩);新中国城成立后,蚕桑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59年,四旁地植桑10.73万株,面积达123.33 hm2(1 850亩),1964年发展到207.53 hm2(3 113亩),之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桑树遭到破坏。据文献[10]报告,延安地区1949年桑园面积26.67 hm2(400亩),1957年增加到133.33 hm2(2 000亩),1965年发展到1 453.33 hm2(2.18万亩)。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子长市在上世纪初植桑面积有一定规模,以至陕甘宁边区时期还栽有22 300株桑树,1949年仅保留下8.2 hm2(约合7 100株),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又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期延安地区的植桑面积也快步增长。由此可以推测,子长市如今留存的甜桑百年老树应该是清末至民国初期栽植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桑树距今不过70 a左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737—2016《古树名木鉴定规范》中的条款,树龄在100~299 a的树木为三级古树,理应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认定和保护。

4 甜桑品种资源的保护

4.1 甜桑资源保护的意义

甜桑是陕北地区自然条件下选留下来的地方品种,乔木桑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叶质好,适应性强,是我国桑树地方种质资源保护的特色品种之一。甜桑是陕北蚕桑产业的功勋树种,是陕北丘陵沟壑区的生态树种,也是陕北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甜桑在陕北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下生长,其桑叶、桑芽、桑枝条、桑根等具有特殊的构造和不同的功能成分,利用甜桑桑叶开发研制的桑叶茶就别有风味,甜桑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化工、动物养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再者,子长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是陕西省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和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现代蚕桑试验示范基地,保护甜桑种质资源,拓展甜桑应用范围,开发甜桑深加工产品,将会进一步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地促进子长市农业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4.2 保护措施

4.2.1 做好甜桑古树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市区范围内加强对子长市甜桑品种资源的宣传保护工作,搜集、整理甜桑栽培的历史文献,编撰甜桑树种的宣传资料,编发古桑树保护倡议书,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形式营造古桑保护氛围。

4.2.2 做好古桑就地保护工作

1)对甜桑品种进行充分调研。组成甜桑普查团队,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查缺补漏,逐乡逐村逐块逐株展开调研,对百年老树挂牌、编号,注明所属乡镇村以及树龄、树冠、树高等信息,建卡立档,将古树保护权限落实到具体农户。

2)加强对已建档的498株甜桑的管护工作,如筑埂、刨坑、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4.2.3 成立桑树种质资源保护站

在蚕桑农业园区建立桑树种质资源保护站,安排专人从事古桑和后发展品种桑的数据采集整理工作,争取专项资金建立甜桑品种资源圃、接穗园,吸纳社会资金和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甜桑百年老树的管护工作。

5 甜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5.1 建议在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甜桑的苗木繁育试验示范点。推广袋接法、切皮芽接法快速繁育甜桑苗,建设甜桑品种示范苗圃、中高干甜桑示范园、川台地甜桑密植示范园。

5.2 建议利用当地生态林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以及城乡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发展甜桑品种生态乔木桑、行道树,利用黄土高原沟梁峁塬地形栽植甜桑打造甜桑观光园,扩大甜桑栽植面积,辐射带动周边各县恢复发展甜桑生态林。

5.3 建立甜桑深加工专用桑园,开发甜桑桑叶茶、桑叶粉、桑叶挂面、桑叶菜等产品,利用蚕桑副产物蚕粪、桑枝等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猜你喜欢
百年老树龄蚕桑
第二届百年老校数学竞赛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百年老校底蕴深 凝练特色育桃李——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高质量发展侧记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百年老校的新活力
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接改优对不同树龄枣树嫁接成活率与生长量的影响
百年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