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方法,促进应用型高校党建活动有效开展,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7.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1-0075-02
作 者 简 介:方韵诗(1988-),女,广州工商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加强党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要求高校主要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党建和思政、教学和科研一线,切实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落到实处。这是党建和教学融合过程的政治保障。
一、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人才培养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都是在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说明党建工作是围绕和服务人才培养,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办好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党建为引领保障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保驾护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党建工作的支持。应用型高校党委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准确的决策力,这有助于人才培养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意识较易动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思政教育是首当其冲重视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治国理政人才。同时,党建活动为人才培养提供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助理提升高校人才思想素质。
(三)高校党建是人才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党建政治功能在确保党建工作质量的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强调学生在培养成才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而且在党建工作所组织的活动中体现。培养人才,不管其学历如何,在何处就业,检验立德树人培养效果,主要参考他的思想品德。
二、高校党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生关注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主流价值观的时政关注,一个是表现为非党员学生对党建活动参与度不够,另一个是表现为非党员学生较难在任何事情上都保持个人观点的客观性和思想的理性,容易轻信虚假信息,排挤传播正能量的党建教育话语权。
(二)重形式轻内容,存在两张皮现象
目前,多数高校并未有效对接党建工作与应用型人培养机制,基层各项党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难以满足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党建工作主要局限于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这一类群体,忽视了党建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没有进行二者的资源整合。党建活动内容变成了纯粹的会议内容“搬运工”,组织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学习也只是简单的把文件内容进行宣读,并没有落实到学习会议精神。
三、应用型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我国继续积极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水平日益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与其他经济欠发达国家合作,在坚持合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帮扶欠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建设。但是,也有许多国家敌视中国,并提出“中国威胁论”欲破坏中国的发展道路。他们将西方思想渗透对准了高校大学生,利用大学生来做出很多严重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如果高校人才培养脱离了党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群体中形成不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大学将无法成为大学,日后的国家栋梁也会被西方国家利用威胁中国。
(二)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当代大学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思想更为活跃、爱好广泛,而且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对他们都充满好奇心。很多高校大学生都喜欢翻墙去看国外媒体的时评,对发生在中国国内的事情喜欢用“放大镜”的方式去讨论。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事物。在应用型大学中,一部分大学生思维比较容易定势在“应用”两字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具体表现为我做这件事有什么用?”、“有用的我就学,太理论的内容我学不来”。针对以上特殊的情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党性教育在支持,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一纸空谈。
四、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过程
(一)将党建成果归入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培育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解决二者实际脱节的问题。一般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适应企业岗位、市场发展需求而不断修改更新。因此,改革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紧跟党的重大方针策略而调整。许多高校出现一些值得参考的做法,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位学生大学期间务必履行1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义务,并取得相关机构的认可方可获得3个学分,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建成果;又以某应用型高校党建活动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年活动为例,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一学年内共同参与到专业知识课外学习过程中,并以读书报告、手抄报、调查报告、课题、论文作为学习型党组织的成果纳入学生个人档案与教师业务档案中,学生取得的个人讀书成果可以兑换0.5学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对党组织的多种优势进行充分发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
(二)课堂“思政”,课后“强国”
在课堂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专业发展前景和时事发展动态结合。“课堂思政”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支撑知识的学习。“思政”的内容紧跟最新的党的理论指导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经部分应用型高校实施一个学期的课堂思政教学的效果来看,课堂思政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课后时间,应用型高校的党建结合时下最热门的APP《学习强国》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强国》APP中找到全国优秀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MOOC课程,也可以在该APP中寻找各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纪录片。该平台汇聚了各种优秀的学习资源,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开拓了学生对待中国文化、党建活动的视野。
(三)组织生活制度化
基层组织成员(党员教师及学生)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并规定每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不重样。每周的组织生活会议或活动是由党小组内的每一位党员轮流负责组织,这样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开展党建生活的积极性。坚持一个学期后,通过党小组讨论和党内会议表扬突出可以将此形成制度。在组织生活制度化执行的过程中,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与专业建设紧密相连,形成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模式。组织生活开展也不能忘记其本身应有的特色“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剖析个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四)打造党建品牌,为人才培养环节注入活力
在应用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主推工会、学校团委学生会、系部团总支建立全线配合、凝心聚力的品牌活动机制。通过一系列专项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品牌效果,为人才培养过程添入活动力,进而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总结
加强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办学性质特点和其学生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加强应用型高校内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应该坚持正确的党建思想,应用正确的党建方法,将党建活动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融入实际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规范化的的组织生活成为每位应用型高校学生务必参与的项目,让党建工作成为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精神基石。
参考文献:
[1]陈燕.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培育应用型人才[J].智库时代,2019(49):14-15.
[2]何佳娣.高校基层党建工农工作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简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12):94-96.
[3]徐秀娟,王前锋.高职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过构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1):41-45.
[4]何万能.人才培养视角下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知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2):107-109.
[5]王建军,顾承卫,李媛.新时代党建人才现状及培養创新——以上海某科研院所调查为例[J].公共管理,2019(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