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芳
【摘要】 何为“做”?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在陶行知看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具备合作能力是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纵观现幼教界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充分显视出了。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兒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进入大班的幼儿语言更加丰富,动作更为娴熟,交往能力逐渐提高,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处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 合作 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36-01
在大班时期开展合作学习,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提升了,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也尝试在班级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了如下努力。
一、教学“亮”,培养合作意识
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但他们的自我意识仍然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意识不到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把培养幼儿的时间贯彻到各个领域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材料“巧”,创造合作条件
在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情境,并提供适宜的合作材料,可以通过材料投放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比如,体育活动“好玩的高跷”,在幼儿掌握个人高跷的基本玩法后,为了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教师改变玩法,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首先,将高跷的数量减少变成幼儿人数的一半。先练习两人合作踩高跷,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终点才算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合作。其次,为了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减少高跷的数量,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开展小组之间的高跷比赛,比一比哪组走得快。这样,通过投放材料的改变,由两人的合作发展为小组之间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幼儿对合作的理解。
三、引导“妙”,教会合作方法
当合作遇到问题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一)讨论协商,学会合作
在讨论中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比如,益智区的数字棋,两个小朋友都想看,应该怎么办?晨间体锻时,三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体育玩具,应该怎么办?课间休息时,小朋友玩花绳,三个小朋友想一起玩,该怎么处理?
(二)正确引导,引领合作
幼儿间的合作给予及时的关注,以提升幼儿合作的质量。比如美工区的两名小朋友清理碎屑,两人商量一人清理桌面,一人打扫地面,但两名幼儿谁都想先收拾,谁也不愿让步,合作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说:“你们想一想,如果地面已经打扫干净了,桌上掉下的纸屑又把地面弄脏了,怎么办呢?”两名幼儿思考片刻,扫地的孩子主动说:“那就应该先收拾桌子,再扫地。”于是,两名幼儿合作先清理桌面,再打扫地上的纸屑,在合作中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教师一句简单的提示、引导,既帮助幼儿理清整理的步骤,又使合作顺利进行。
(三)奖励得当,促进合作
合作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奖赏,幼儿间的合作会更容易出现。比如,对于在活动中主动礼让他人先玩玩具的幼儿提出口头表扬,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奖励小红花等。教师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群体中树立幼儿合作的典范,这样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
四、分组“对”,营造合作氛围
开展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勇闯管子城”为例,要求幼儿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把钥匙。设计思:(1)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每组4人,推选能力强的幼儿一名作为组长;(2)设计情境带领幼儿“闯关”进城(3)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制作钥匙(4)幼儿分组制作钥匙(5)幼儿作品展示。在幼儿分组制作的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商讨如何制作钥匙,各自分工。除了加强小组内部的合作,教师也关注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这对于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尊重幼儿的意愿是指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而不是代替幼儿进行分组或告诉幼儿哪几个人是一组,要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五、成果“多”,体验合作快乐
大班幼儿合作动机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幼儿体验过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好处,懂得只有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进区活动时,幼儿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经常会出现:活动结束时,呈现出一个个“半成品”,久之幼儿就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这之后教师就可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在有限时间内共同完成,此时让幼儿看到合作的成果。他们既体验合作的快乐,又加强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
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乐趣为切入点,多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教给幼儿合作的技能,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